国际贸易形势趋紧 机电高新产品出口亟寻转型空间 |
|
发布时间:2008-10-14 16:50:56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
|
作为中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支撑,被寄予厚望的机电和高新产品在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漩涡中,也难以抵挡“三率二价”和美次贷危机传导效应,出口增幅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在5月12日于西安举行的2008年全国机电科技产业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特别强调,鉴于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在长期内难以被取代的重要战略地位,新形势下必须克服多方困难,加强推动机电科技产业商务工作建设。
挑战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机电科技商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创新了工作载体,包括汽车基地、科技兴贸基地、加工贸易承接地已认定了81个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利用出口退税杠杆和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等,使出口产品结构明显优化;推动国家从财政预算中列出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先进技术设备、部分原材料等进口贴息,商务部会同发改委出台了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会同财政部出台了进口贴息办法。此外,发挥国际招标在依托重大项目引进关键设备制造技术方面的作用,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推动300公里高速动车组、100万千瓦新型核电站等重大装备的技术引进和国内外企业技术合作、分包,促进了国产化等。
蒋耀平坦言,成绩背后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制造能力强,研发能力弱;出口增速高,质量效益低;出口主体多,自主品牌少;市场覆盖广,营销网络缺;进口规模大,消化吸收投入少;产业整体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并不强。
上述这些问题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化中更突出地反映了出来。2008年一季度,全国机电产品和高新产品出口分别出现了同比和环比的回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较2007年同期和四季度分别回落了5.4个和4.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回落了10和7.8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对美出口仅增3.9%,较2007年同期下降15.4个百分点;对欧、日出口增速也同比分别下降了7.2和1.7个百分点。
据产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近期商务部对船舶、家电、大型成套设备等十大重点行业和部分省市进行了调研,从掌握的情况判断,未来一段时期出口发展形势的不乐观集中体现在汇率上升、利率上调、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需求放缓,特别是美次贷危机影响的持续蔓延等方面。比如,就贷款利率而言,2006年以来中国进出口银行成套设备和一般机电产品的出口卖方信贷利率已从3.78%和4.5%上调至目前的5.67%和6.39%;美元贷款利率从以往的Libor加100多个点上调到现在要加400到500点。货币政策的从紧,制约了企业资金链的流动性。
蒋耀平指出,各种利空因素的叠加释放,已影响企业成本达到10%~20%,给出口企业经营造成极大压力。特别是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由于实施周期长,受汇率影响甚深;船舶出口因钢材大幅涨价,企业增加成本上百亿元。
潜力
压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虽然面临诸多不利,机电科技产业商务工作仍显现巨大潜力。
正如蒋耀平所指出的:一方面,世界机电产品市场空间大、需求层次多。 虽然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需求下降,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市场需求趋旺。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企业新签大型成套设备项目金额超过440亿美元,增长52%,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地区。2008年一季度,我对非洲、拉美、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出口机电产品增幅均超过50%。 另一方面,我国机电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基础雄厚,产品门类齐全,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特别是一些具有自主品牌的重点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增长,成为拉动机电产品出口的新生力量。一季度,汽车、船舶、数控机床出口分别增长99.2%、64.4%和61.7%。
最重要的是,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总体趋势未发生根本改变。机电、高新技术产业仍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我国具备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产业链完备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
行动
与会代表达成共识,要通过“抓住时机加速产业产品升级,增加企业技术改造研发投入,促进引进先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措施,变挑战为机遇。
对此,蒋耀平提出,机电科技产业商务主管部门应切实创新思路、转变职能、确保落实。“对所认定的汽车、科技兴贸基地、加工贸易承接地等,光发‘牌子’不行,必须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此外,“出台政策措施,要考虑到企业的诉求、地方、行业的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凡事大包大揽,少管些微观事、多做些宏观调控、政策调整。”
商务部产业司司长王琴华就具体工作进行了部署:
一是着力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在结构调整中,以飞机、船舶、铁路机车、汽车等十大行业为龙头,扶持我国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壮大;继续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同时,培育数控机床、船舶等带动性强的新一批出口基地;并继续利用好结构调整资金。
二是深入推进科技兴贸工程。完善科技兴贸政策体系和十部门联系机制,研究制定新的配套政策,使科技兴贸工作制度化和职能化;适时开展第三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的申报认定工作。
三是进一步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及关键零部件进口,同时依法控制能耗高、污染重的设备的进口。不仅要完善进口贴息政策,对《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进行调整和充实,同时要完善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制度。
四是继续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拟订加工贸易中长期发展思路和措施,适时调整加工贸易产品禁止类和限制类管理目录,并完善加工贸易企业准入管理制度,将环保、能耗、设备水平等纳入企业生产能力核查范围。
五是完善产业联系机制,完成6000家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建设。
六是加大对自主品牌的促进推广。为此,商务部已成立了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蒋耀平任组长,办公室设于产业司。下一步即要完善品牌评价和培育体系,在条件成熟的重点领域发布品牌企业及信誉产品目录,并探索建立自主品牌出口统计制度。
七是做好出口管制各项工作,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自身安全。加快对美高技术磋商进程,加紧制订并实施扩大中美高技术与战略贸易重点领域合作行动计划,积极落实美对华出口管制新规定的应对措施。此外,推进中欧、中日高技术贸易工作组工作。
|
|
|
打印 |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