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将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变迁的元年?透过对韩国上世纪90年代的历史解读,莫尼塔公司研究发现,从经济结构、城市化速度以及地产发展趋势上看,2011年的中国与1992年的韩国具有极高可比性。
“如果这种相似性能够得到延续,那么当前中国经济可能站在了韩国1992年前后所处的关口,而其后的五年时间,是韩国明显开始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据此认为,韩国随后开始的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可能对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和资本市场走势具有高度借鉴作用。
“去地产化”进程开启?
转型期间,韩国究竟发生过什么?货币供应回落,经济潜在增速放缓,股市表现淡定是其中之一。资料显示,1991-1997年韩国处在持续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阶段:1991年,韩国名义GDP中的农业占比下降到9%左右,而同时出口、建筑以及地产业都触碰到大周期的拐点,后十年的出口金额、建筑业增加值、房屋新开工增速开始显著地低于前十年。以出口和投资快速拉动整体经济的时间基本结束,1991年之后,出口和建筑业在GDP中的比重迅速下滑,同时城市化的速度也进一步放缓,但随着韩国的消费率触碰其“历史大底”,之后开始一路上行。
在转型期间,韩国货币供应增速持续回落,同时经济潜在增长率也出现放缓。“去地产化”和消费率提升同时出现。
“去地产化是消费变成拉动经济主引擎的必经之路,”莫尼塔新兴产业行业策略分析师王沛表示,从多个国家房地产新开工和居民消费率的走势关系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在经历去地产化过程中往往经历消费的筑底回升的过程。
在地产市场到达高峰之前,由于地产市场处于旺盛供需状态,居民的资产配置无论是处于刚需还是投资都更加倾向于选择房地产市场,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消费增长受到抑制。
而“去地产化”的内生动力在于城市化进程放缓和人口出生率下滑。“从不同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楼市并不会无限扩张,拐点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而刚性需求端的饱和很可能是助推地产见顶的关键因素。”王沛表示。
不过,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房价会下跌。从韩国“去地产化”当中和后期的房价走势变化来看,尽管房价走势在“去地产化”进程中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在后期房价依然上涨。因此,王沛认为“去地产化”并不等于“去房价”。而且,真正被“去”的只是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受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小。
战略新兴产业与消费将崛起
那么有哪些领域将受益于转型期?王沛表示,这一过程,伴随着整体经济由投资驱动逐渐转向消费驱动,战略新兴产业和消费服务业的增长将最为显著。
鉴于韩国转型期间,医疗和食品饮料持续跑赢大盘,而与固定资产投资关联度较高的机械和建筑等行业则持续走弱。莫尼塔认为,未来几年也可能是中国的“去地产化”周期,同时也是经济增长动力逐渐从出口和投资转向内需消费的过程。
王沛指出,电子产品、电气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是当时韩国的战略新兴产业,在经济转型期能够得到长足发展。而内需消费的提升更为确定的是表现在服务业上,笼统的批发零售业并不一定整体性收益。同时,在“去地产化”过程中,还有一些地产的下游消费行业(比如家具)反而可能受损。在转型期间,即使内需消费的增长的确会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也不能将所有消费一概而论,但服务业的增长最为确定。
在统计了韩国居民在1991-1997年内各项细项支出的平均增速,莫尼塔得出结论:明显高于平均总支出增长的包括烟草消费、文化娱乐、健康和个人护理、通信费用、教育、外出就餐和交通费用。我们注意到除烟草消费外,其他增长最快的都是对服务业的消费。
在股市方面,中小盘走强大盘的风格周期可能持续多年。莫尼塔研报分析认为,“从美股的表现上看,1991-1994年是一个中小盘走强的长周期,而韩国除了在1991-1994年中小盘走强之外,1995-1997年还继续保持着中小盘走强的独立行情,而在整个1991-1997年,正好是韩国的经济转型期。我们认为当时韩国长周期与全球的差异,可能源于经济转型有助于维持中小盘走强大盘的风格特征。”
英皇证券资料研究部副总裁林建华昨日向南都记者表示:“我们国家的人均收益涨得很厉害,这在消费市场应该会有体现。假设我们现在赚了100块,用于消费的只有20块,在未来可能会增长到40块,消费将是成倍增长。资本市场方面,等大型的企业已经过了高增长期,而一些中小型的企业,特别是和消费、创意有关的部分企业正成长起来。放在未来五年和十年来看,创新的或者说更有创意的企业会有更大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