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废旧 轮胎的翻新和回收利用技术正日益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于缺少有关政策的实质性支持,目前这一产业已经走至瓶颈关口。作为国内 轮胎翻新第一大省的山东,表现尤为突出。”
“真金白银”遥无期
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 轮胎翻新量平均年增速达11%,目前已成为继美国、印度、欧盟、巴西之后的 轮胎翻新大国。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张洪民表示,其中最突出的是有关政策法规还比较落后,还未建立起完善的鼓励废旧 轮胎回收、加工、再利用的激励机制,减免税、补贴等企业期盼的“真金白银”更是遥遥无期。
其实早在2005年,我国就将废旧 轮胎的循环利用列入了议事日程。国务院在《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均明确将废旧 轮胎的循环利用列为再生资源利用的重点行业。此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以推进废旧 轮胎的回收利用。2007年l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将废旧 轮胎等再生资源的产业化工程列为六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工程之一,同时将《废旧 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列入2007年法规立项,将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但遗憾的是,上述“规划”、“意见”等大多停留于文件层面,缺乏实质性支持。被业界寄予厚望的《废旧 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此外,由于监管不到位,整个行业秩序也不够规范。许多企业反映,虽然已具备生产能力,但由于渠道不畅,导致可供翻新的旧 轮胎难以回收。这中间不仅有合法的再生胶和胶粉制造企业争抢旧胎源,还有非法的假 轮胎翻新和土法炼油企业“拦路抢劫”,致使 轮胎翻新企业很难建立稳定的旧胎供应链,阻碍了行业发展。
“ 轮胎翻新企业小、乱、差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会长张洪民说,目前我国从事 轮胎翻新的企业,80%以上属于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翻新 轮胎的年产量一般在1万至2万条,达到10万条以上者寥寥无几。在我省,即使规模最大的三角 轮胎,其年产能也不足30万条,而美国一家公司的年翻胎量可高达2000万条,占世界翻胎总量的25%。2010年,我国废旧 轮胎产生量约达2.5亿条,但翻新率仅约为3%,不仅远低于世界第一 轮胎翻新大国———美国约14%的翻新率,也低于6%的世界平均值。
“眼光向外”寻借鉴
“以保护环境为初衷,不少国家相继立法,成立专门机构并实行鼓励政策,以推动废旧 轮胎回收利用,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张洪民举例道,芬兰政府于1996年6月出台关于废旧 轮胎回收利用的专门法案,规定生产和销售 轮胎的厂商有责任回收废旧 轮胎,以使废旧 轮胎得到重新利用;南非近日推出新举措,从今年2月1日起,将对所有本地制造及进口 轮胎征税,税率为2.30兰特(相当于0.3美元)/公斤,用于废旧 轮胎回收利用。
我国废旧橡胶制品应用研究领域资深专家、青岛科技大学教授纪奎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