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风云人物经典事迹回顾,以及对其成功的营销与管理策略进行分析。
营销人物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人物
李嘉诚:亚洲首富的23个人生密码
发布时间:2015-1-21 16:32:12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凤凰财经 摘自:
  
  01 起点 

  传奇的起点,位于港岛东北角的筲箕湾。

  这是一个典型的白手起家而成功的神话。他出身社会基层知识分子家,父亲李云经先生一度经商,失败后回家乡教书,最终在地方教育上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所。 

  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再上学,最先努力的是适应社会这所学校。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02 蹉跎 

  社会对于他不仅是严厉的、残酷的。他完全了解到在那里不能做着感情的交易,他的情感也因此很少外露,避免一切感情的冲突,这一点被一直保存了下来。

  但对大部分受过良好童年教育的孩子来说,接下来是青少年时期的一帆风顺,如果没有意外的悲剧使他们颠离生活的轨道,他们将信守自己生活的真理,并以此解释整个生命历程的诸种经验。多数人会由此气宇不大,成为社会里的一类型,而非独特的“这一个”。 

  李嘉诚的心胸之大是撑出来的:丧父、养家、肺病、贫穷……当一个人在自己15岁左右经历这一切挑战而没有被打垮,他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了。

  03 自律 

  “孤独是他的能量,也是他的朋友。独处时,他脑海会开始做思想的挣扎,会不断自己抛问题、自己回答。”李的一位友人说,“他现在的习惯,就是来自于此。”这是一个孤独之旅,命运剥夺他的,李要靠自己抢回来。没有学历、人脉、资金,想出人头地,自学是他唯一武器。 

  85岁的李嘉诚,从早年创业至今,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

  这种勤奋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

  04 发迹 

  1950年夏天,22岁的他决定自立门户,在港岛东北角的筲箕湾租下一间破旧的厂房和几台欧美厂商淘汰下来的旧机器,挂上一个“长江塑胶厂”的木牌子,李氏帝国自此诞生。

  成功的亚洲家族企业的发家都是顺应了历史大势,“看清时代方向之后即放胆一搏”。李嘉诚更是如此。他的成功正在于,从少年创业到目前60多年的从业过程里,几乎抓住了命运赐福的一切机会,并利用发挥至完美。

  朝鲜战争爆发后,港英政府关闭对外贸易进出口通道,香港经济开始由转口贸易转向加工贸易,李嘉诚乘势搭上了香港第一波工业化浪潮。

  弹丸之地的香港,阴晴不定,时来风雨,人心飘忽,李嘉诚显示出了难得的定力。在歪打正着的印象背后,他是一个掌握了人生辩证法则的大师。他在市道低迷时收进,几年后他的产业成倍地升值。到70年代初,他已是香港小有名气的成功商人了。

  05 爱情 

  筲箕湾的工厂岁月,不仅让李嘉诚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还让他收获了一生中最关键的一个人——庄月明。李嘉诚辍学谋生,庄月明则考入香港大学,后来又留学日本。看上去两人的道路皆然不同,可是,面对不断出现的追求者,庄月明却独爱李嘉诚。 

  1963年,不顾父亲庄静庵的反对,庄月明嫁给李嘉诚。接近庄家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当年,庄月明出嫁后,一度与父亲关系冷淡,甚至很少回娘家。

  李嘉诚深知唯有干出同辈人中出类拔萃的业绩,才能配上名门才女表妹。这无形中,成为他日后卧薪尝胆、奋发进取的动力。为了不使表妹像他过去那样吃苦,李于结婚前半年斥资63万港元买下一幢花园洋房。这就是李嘉诚至今仍居住的深水湾道79号3层宅邸。

  精通英语、日语的庄月明,不仅帮助李嘉诚结交了对其至为关键的商业伙伴,还在创业初期给了李嘉诚实实在在的资本支持。

  1990年元旦,庄月明突然去世,李家发布消息说是心脏病发不治,可香港媒体多年来一直流传另一种说法,晚年的庄月明郁郁寡欢,最后服药过量。这种豪门八卦,任何一点蛛丝马迹都会引起本地媒体的极大兴趣,不过,与其他一代富豪动辄就三妻四妾相比,李嘉诚倒是一直未再娶,其家族成员关系也是香港几大豪门中最简单的。

  06 红颜 

  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没有红颜知己。李嘉诚和周凯旋的交往始于1992年,当年周凯旋和董建华的表妹张培薇创立的维港公司为董家与长实合作的北京东方广场项目做顾问,成为李嘉诚家族与董建华家族之间的桥梁而深受李嘉诚的赏识。

  作为华人首富的红颜知己,根据香港传媒的报道,周凯旋的住宅距离李嘉诚的住宅只有5分钟车程,他们也常被看到在一起吃早餐。周身边的人士曾透露,若李嘉诚鞋带松了,她会即时蹲下来为他绑鞋带。

  2006年3月,在公司业绩记者会上,李嘉诚被问及会否再婚,他先说不会,但在长子离开后,他又对记者说,可能会“改变主意”。几个月后,李嘉诚与周凯旋被发现十指紧扣一起出现在罗马大街上,自此,两人的关系昭告于天下。不过,据说李嘉诚欲再婚一事遭到了李泽楷的激烈反对,个中缘由很难说得清楚。

  07 伙伴 

  李嘉诚的太太庄月明对他最大的支持之一,就是帮助他结交了关键的商业伙伴,这个关键“伙伴”就是沈弼。接近李家的知情人向本刊记者回忆,当时李嘉诚的英语水平不好,庄月明就当起了他和沈弼的翻译,而且,庄月明大家闺秀的气质和温文尔雅的交往方式,为李嘉诚在沈弼面前赢得了好印象。

  在香港,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控制香港的不是政府,而是马会和汇丰银行。”大家都明白,谁攀上了汇丰银行,就意味着谁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因为它拥有香港超过50%的存款。 

  1986年,沈弼卸任,获封爵士,回到英国过起贵族生活。史塔威尔记述,临行前的告别晚宴在当时还属于李嘉诚的希尔顿酒店举行,当着众多贵客的面,李嘉诚送给沈弼告别大礼——一座新汇丰银行总部大厦的纯金复制品,高约1米。

  08 峥嵘 

  李嘉诚顺应大势的另一关键转折则是,赶在上世纪70年代香港工业萧条之前,果断退出了塑胶生产,转向地产开发。1971年,李嘉诚把长江工业公司改名长江地产公司,次年又改为长江实业,并在香港一片牛市的大好形势下成功上市,成为当时活跃在香港股市上的“华资地产五虎将”之一。

  他用中国的第一大江——长江来为自己的公司命名,意为大江之伟力乃由无数涓涓细流汇聚而成。依靠塑料生意上的盈利,李嘉诚利用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社会动荡不断、工人运动此起彼伏、暴力事件接连不断的这段时期,开始在香港各处收购公寓楼和工厂,并在后来的市场复苏过程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整个70年代,李嘉诚在香港地产领域左冲右突,尤其是凭借1977年在中环地铁站与金钟地铁站上盖物业的招标中,击败老牌的英资地产公司置地集团,一飞冲天。

  09 商战

  1967年香港爆发“五月风潮”,人心惶惶,很多人抛售物业移民,楼市一片惨淡。可是,李嘉诚看好香港的前景,他果断出手,在价格低谷时大量购入土地。当时,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为置地集团,尤其在繁华的核心地带中环,置地集团牢牢坐稳头把交椅。反观李嘉诚所拿的那些土地,大多位于偏远的港岛两侧,跟中环的价值根本无法相比。1977年,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香港开埠以来最大的基建工程——修建地铁。李嘉诚让地铁公司占大头,拿下订单。此举让他打入了英资大佬的地盘,不仅赢得了名声,一举成为华资地产商的领头羊,更赢得了港府和银行的信任,为将来的财富帝国埋下了最宝贵的种子。

  10 和记黄埔 

  在1973年香港股灾和随之而来的世界石油危机双重打击下,和黄陷入财务危机,1975年,汇丰银行向其注资1.5亿港元,条件是和黄转让近1/3的股权,由此,汇丰成为和黄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可沈弼无意经营这家公司,他主动找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李嘉诚,明确告诉他:“我最信任你,给你吧。”

  就这样,1979年9月25日夜,九龙仓一战过去刚刚一年,在华人行21楼的长实总部会议室,李嘉诚正式宣布——长江实业以每股7.1元的价格,购买汇丰银行手中持有的22.4%的和黄股权。此后一年多,李嘉诚陆续增持和黄股票,直到1981年1月1日,他个人和长江实业共拥有和黄39.6%的股权,李嘉诚上任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 

  他让赖以发家的长江实业专注地产业务,而用和记黄埔主攻多元化经营,在世界各地开疆辟土。 

  11 享受

  跟许多穷小子一样,李成功的第一件事便是,享受财富。那是自我证明的最直接方式,历经苦难与落魄之后,再没什么比挥霍财富更能提醒自己富裕了。

  那时候的李,体会到物质享受的乐趣,西装来自裁缝名家之手,手戴百达翡丽高级腕表,开名车,甚至拥有游艇。但这些并未给他带来快乐。至少在半年的时间里,李嘉诚一直郁郁寡欢,晚饭后,常一个人驾车到西环半山上的宝珊道发呆。李说,直到有一天,自己突然想明白了,可以通过帮助别人,赋予财富新的意义,李突然领悟到:“内心的富贵才是真富贵”。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李嘉诚开始不断捐献,直至1980年,李已经52岁,成立了李嘉诚基金会。 

  12 善学

  《明报》记者在采访中,问李嘉诚:“您的智囊人物有多少?”李嘉诚说:“有好多吧。跟我合作过,打过交道的人,都是智囊,数都数不清。”

  他丝毫没有放弃学习,他用到废品站收购旧教材的方法自学而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包括英语这样的交流工具。他能够将塑料杂志上的信息转化为他工厂的主要产品;能够及时发现香港产业发展的方向;能够熟练地应用股市来进行他的企业扩张;能够精确地计算出一个上市公司的合理股价;甚至紧随全球经济波动确定他在其它地区不同领域的投资。

  到八九十年代,李嘉诚的发展已超越商人一词的简单含义,从一个街上遇人就推销的混生活的少年进入了当代世界精英人物之列。

  13 工厂

  “现在很多人只知道李先生是富豪,却忘记了他是做工厂出身的”。一位跟了李嘉诚十几年的下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是解读李嘉诚的另一个密码。

  “做工厂的人,对细节要求非常严格,李嘉诚开始做表带,后来做塑料花,这都需要对细节的把握。”据这位高层透露,即便到现在,李依然有着工厂情怀,他看到一个杯子,就拿起来研究说,这个可以怎么做怎么做。

  14 办公 

  李嘉诚的办公室就位于长江大厦顶层,除非有特定的保安人员陪同刷密码卡,否则电梯根本无法抵达。虽然已经是84岁高龄,每天早晨9点之前,李嘉诚就会来到这里,遥控指挥家族遍布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亿财富。每年的3月和8月,长和系年终和中期业绩会之后,李嘉诚都会在这座大厦的底层召开记者会,但是,多年来却极少有记者能够进入顶层一窥究竟。

  2007年,经过与李嘉诚部下150封邮件往来后,一家台湾财经媒体获准在李嘉诚的办公室对他进行专访。后来,记者用大篇幅详尽描写了这座世界上最神秘的办公室之一:简单的陈设,没有奖杯、没有照片、没有文件,除了同事送他的生日礼物,一座小小的李嘉诚公仔外,甚至看不出这个办公室的主人是谁。李嘉诚解释说:“我每周来这里上班五天半啊!我一向桌上不会留纸,今日事,今日毕。”

  15 追赶

  事实证明,这个耄耋老人还没有被时代甩开。他在数字世界有着难以想象的魄力。2007年12月只用了五分钟便决定投资Facebook,尽管当时这家公司几乎毫无营收可言,而根据其融资计划测算的估值却已高达150亿美元。

  据另一位员工透露,以前,李嘉诚看新闻喜欢纸质版,iPad出来之后,他就只看电子版了。李现在用的是iPhone手机。、

  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最近这两年,投资了六十多家科技公司,其中不乏很多明星项目,例如Facebook、Skype、Siri、Waze、Spotify、Summly等等,而这个团队总共不过8个人。 

  “如果李先生是个停滞的人,就不可能有今日之成就。”李嘉诚的一位下属感叹,“外人都将他看成超人,而他自己,则始终将自己看着是变成超人之前的那个人”。

  16 绑架 

  1996年,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被世纪大盗张子强绑架,对方单枪匹马到李家中,开口就要20亿,李当场同意,但表示“现金只有10亿,如果你要,我可以到银行给你提取”。

  李的镇静,连张子强都很意外,张问他:你为何这么冷静?

  李回答道: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一点防备都没有。当时他劝告张子强:你拿了这么多钱,下辈子也够花了,趁现在远走高飞,做个好人;如果再弄错的时候,就没有人可以再帮到你了。有趣的是,后来张子强又打来电话,李说,你搞什么鬼,怎么还有电话?张子强在电话中说,李生,我自己好赌,钱输光了,你教教我,还有什么是可以保险投资的?

  李嘉诚答道:我只能教你做好人,但你要我做什么,我不会了。你只有一条大路,远走高飞,不然,你的下场将是很可悲的。

  17 首富

  跟许多富豪一样,李过着持俭的生活,这源于潮汕人的传统。

  虽为华人首富,但李嘉诚却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

  “他11岁就逃出来,一路上都是一个人在奋斗,他老和我们讲自己缝衣服,到现在依然如此。”一位下属说,李的袜子都是不能见人的,因为他自己缝补了好多次。

  李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打从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记者会开始,就再也没有变过。手上的手表,也总是同一块,直到最近在一次旅行中看到一款西铁城的太阳能手表,他非常喜欢,才很大方地跟售货员说:“你不用给我打折啦。”这款手表的售价是3000港币。 

  镜头前,李总是蓝黑色西装套装搭配白衬衫,而领带永远是蓝白色系,李乐于向别人展示他穿了数十年的西装皮鞋胜于向别人展示他成功的生意。

  18 政商 

  和李嘉诚同时代的商人中,不少人栽在了最难处理的政商关系上,但李却从未因此而烦恼。“他对官员的态度也是始终如一,无论遇到什么事,别人都知道,李嘉诚会怎么反应,所以,也不会为难他。”这位友人分析,李做人非常有原则,这让他在政界也赢得了不少人的尊重。在处理政商关系上,李曾给自己定了九字箴言:讲真话、做实事、有贡献。

  李嘉诚不喜好交际,在一些朋友看来,他很闷,有时还有点不合时宜。这位友人给南方周末记者举了个例子,一次,一个官员在李嘉诚面前夸耀他们投了多少钱搞环保,李突然来一句,“不浪费就是最大的环保”,差点没把人噎死。

  另一个细节是,在2012年的特首选举中,李嘉诚支持的是梁的对手唐英年,选举结束后,有人劝他与梁重归于好,他回道:“我们本来就没有怨,何来的和好?” 差点没把人噎死。

  19 香港

  李嘉诚已经在香港这个700万人口的富庶之地发展出庞大的家业。在香港行走之间,人们总是可以发现李氏集团的身影。香港每7套私人住宅中,有1套便是由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建成。英国《金融时报》说:“除非有人愿意迁出岛外,或是不用任何电力,才能与李氏业务划清界线。”

  走在香港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屈臣氏、百佳超市,他们都属于长江集团。如果到香港的葵青港——世界第三大货柜港,就会看到来自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货车,24小时在繁忙作业,在港口来往穿梭装货、卸货。长江集团旗下的香港国际码头货柜有限公司,同时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私营码头货柜经营商,食品、药品、服装、家具和电脑……你能想得到的日常用品,全部要经过这家公司。

  20 投资

  李嘉诚在其核心业务上的所有这些动作,解释了为何他对待向西方科技行业的投资就像一场高风险的玩票一样。秉承此宗旨,李嘉诚个人不会从投资Facebook或任何一家其他科技公司中挣得一分钱。他用自己的钱通过维港进行投资。如果投资失败了,损失由他个人承担。如果成功了,他便将股份或投资所得捐给李嘉诚基金会。他把这个基金会称作自己两个亲生儿子之外的“第三个儿子”。

  21 接班 

  84岁的李嘉诚、91岁的何鸿燊、87岁的郑裕彤、83岁的邝肖卿、89岁的郭鹤年,耄耋老人们依旧带领着家族企业杀伐决断,冲锋陷阵。在全球商业领域,这也是一道特殊的奇观了。况且没人知道他们何时会退出。

  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一个问题是:在李嘉诚最终退休后,他那庞大的商业帝国会怎样?从他所控制的上市公司方面看,他已经指定自己的大儿子李泽钜作为接班人。这位48岁的接班人目前已经在担任长江实业集团的董事局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同时还担任和记黄埔的副主席。“如果我临时告诉泽钜,要去休个两个月的长假,我相信公司照样能运转得稳稳当当的,”他说道。

  22 精明 

  李嘉诚对外宣布了家产分配计划,大儿子获得了大部分财产。香港一位与李嘉诚几乎同龄的华人企业家说:“这正是他的聪明所在,要分就分得干干净净,让他们兄弟没有竞争,将来想打仗也打不起来。”

  长期研究香港家族企业传承的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郑宏泰博士告诉本刊记者:“李嘉诚的智慧之处,就在于承认二代家族成员的差异,这也正是一代亚洲富豪的最难之处,他们白手起家创下庞大家业,往往希望后代也要拧成一股绳继续经营。”

  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比哥哥更高调些。除了李家的信托基金有他一份外,自己也掌控着一个电信业帝国。 

  23 抛售 

  虽然频发撤资引起了人们的强烈质疑,但李嘉诚在我们身边存在的,远不是抛售的几处商业地产。

  在中国入世前,李嘉诚受邀到黑龙江投资稻米,并于1998年成立合资企业,开发近150万平方公里产粮地。其在内地保健品领域,也拥有不小的话语权。 羊胎素、有机奶粉、专供孕妇食用的DHA产品,以及某些内地学生逢大考前常常吃的保健品,都有李嘉诚的产业。 

  求医问药时,有些常用药,比如板蓝根颗粒、复方丹参片,也有李嘉诚的影子。

  你能想到的产业链,几乎都能看到李嘉诚的身影,甚至还延伸到了海外去新西兰回收垃圾,在澳大利亚种植葡萄园、生态肥料,甚至还跑到以色列淡化海水。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南方略论坛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张小姐
粤ICP备05055079号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