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风云人物经典事迹回顾,以及对其成功的营销与管理策略进行分析。
营销人物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人物
新首富李河君:百亿赌注赢千亿身家
发布时间:2015-3-3 14:20:17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搜狐财经 摘自:
  
  摘要:此前并不为太多人所知的李河君,力压马云、王健林,荣登胡润首富榜中国榜首之后,一时间诸多质疑的目光随之而来。他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搜狐财经在2月4日专访了李河君,试图揭开这位首富的神秘面纱。12年前,遥远大西南的金沙江,李河君做了一次人生“豪赌”,那次“赌局”,李河君压下了上百亿的“赌注”,在国家发改委的阻拦、央企“瓜分”、资金压力等重重困难下,李河君居然神奇的赢了。

  李河君接受搜狐财经专访

  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通天河,进入横断山区后称为金沙江,金沙江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蜿蜒流淌,向东南奔腾直下,流经丽江石鼓镇附近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拐弯折向东北,切开玉龙、哈巴两座大雪山,撞出了个虎跳峡,至无量河口,再来180度的大拐弯,绕着玉龙雪山转了近一圈,从北向南直冲而下。

  蜿蜒数百里江水,海拔高差近3000米,水流湍急,势不可挡,是条难以驯服的大江,也正因为汹涌的江水,一旦截流发电,就能“大浪淘金”。

  2015年2月4日,当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华睿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河君向搜狐财经讲起那段往事时,已经是一副轻松的表情:“我是个甩手掌柜,我的管理是特别相信别人,让别人做。大家知道金安桥水电站我投了200多亿,花了八年时间,我总共去了六趟,还有两趟是陪领导去的。”

  在2月3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5星河湾胡润全球富豪榜》中,李河君以1600亿元的身价成为中国首富。面对很多人对李河君身价的质疑,胡润表示,李河君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持股市值800亿,另外还有非上市部分水电、太阳能及其他产业,“确实非常可观。”

  汉能薄膜发电的股票让李河君一跃成首富,而他之所以敢巨额投资薄膜发电产业,底气就源于那座金沙江上的金安桥水电站。他说:“水电站就是印钞机,年年有几十亿现金流。”

  “虎口夺子,先斩后奏”

  但在当年,金沙江流给李河君的并不是钞票,而是桀骜不驯的江水。

  “由于金沙江水流湍急,几个20吨的石头绑在一起,往水里一扔,就飘走了。”讲起2005年12月的大江截流时,李河君仍心有余悸。

  2002年,当李河君赴云南考察时,他或许想不到其后9年,他的身家前途都赌在了这条江水上。李河君做起水电生意纯属偶然。1994年,在中关村倒卖电子产品、做矿产赚了七八千万元资产后,在一个高中同学的建议下,李河君收购了四川乐山的一家上市公司,花了6000、7000万,收购完了,但那家上市公司只是一个壳,除了有一点现金,什么都没有,所以需要题材炒作,就得买资产。

  “我们说买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说买个水电站吧。”于是,通过收购广东东江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李河君正式进入了水电行业。

  那几年,正是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小水电最热的时期,大江南北各个河流上小水电站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李河君发现了这个行业大有前途后,开始在广东、青海、浙江、广西等多地收购或者新建小水电站。到2002年时,李河君已经拥有装机容量30000千瓦的木京水电站、1500千瓦的河源东江小水电站等中小电站。

  坚信电力大有前途的李河君,又野心勃勃地将目光放在了大西南。那里有中国最优质的水电资源。

  2002年,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开展“光彩事业”,组织民营企业家赴云南投资考察。在金沙江考察时,李河君了解到云南有一亿千瓦水电资源处于待开发状态。当时云南省政府迫切希望引入民间资本开发当地丰富的水利资源。双方一拍即合,李河君当即决定开展金沙江水电项目可行性调研。随后,在金沙江中游规划出了8座百万级千瓦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相当于1.1个三峡水电站。

  当年4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组织审查同意金沙江中游进行开发,并同意金安桥等几个水电站为开发项目。7月,李河君与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署了《云南省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项目开发前期工作意向书》,一口气签下了其中的6座,规划总装机容量约1400万千瓦,总投资约750亿元。彼时,李河君的华睿集团才成立刚刚11年,不但华睿,当时没有任何一家民营企业做过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

  协议一出,“所有人都不会相信这是真的。我跟别人讲,别人说你吹牛,民营企业干水电站怎么可能做到这么大。我们上初中、高中的时候教科书写着,全中国盖个葛洲坝。我们的项目比葛洲坝还大。谁会相信民营企业能干这个事?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个笑话。”

  葛洲坝从1971年5月开工兴建,1988年12月全部竣工,前后动用5.5万军人,历时17年,总投资48.48 亿元人民币,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币值。

  如此庞大的工程必须得到各部委的批准。各部委陆续开绿灯时,唯有国家发改委不同意。情急之下,李河君把国家发改委给告了。

  “坦率的讲,汉能那时候告政府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当时拿了六个电站,国家发改委准备把电站都拿给国有企业,一个不留给我们,做的很绝,把我逼急了。当时张国宝主任就是不信(我们的项目能做成),说你怎么可能干得了,肯定里面有什么猫腻。他不信你,所以就要全部拿走。我们辛苦那么多年,全都给拿走,一个不给我们,我们也急了。”

  张国宝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他历来被视为稳健的官员。从发改委和张国宝的角度来说,不同意有足够的理由——特大型水电站所耗费、统筹的资源,仅库区移民一项,金安桥水电站就涉及永胜县3个乡镇7个村委会17个村组。这对一家民营企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令局面更复杂的是,华能、华电、大唐等国有电力企业也看上了金沙江丰富的水电资源,欲图在瓜分这些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项目。2005年,国家发改委下了一个红头文件,指示要将中游8个电站的前边4级由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来全部开发。而华睿集团称已经做了一部分前期工作了,提出3亿元的补偿要求,否则不肯移交。耗费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最后国家发改委出面协调,补偿了一定金额,才将问题化解。

  眼看着满盘皆输,李河君的策略是边告边动手。2003年2月20日,金安桥水电站通过了预可研报告。当年8月8日,金安桥水电站进场筹建。2003年12月,中国农业银行批准100亿元授信额度支持集团投资金安桥水电站项目建设,这是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最大的单个项目授信额度。

  那一年也是中国“电荒”的元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陡增,2003年全国出现大面积“电荒”,有19个省市先后采取了拉闸限电措施。“电荒”成为“2003中国十大电力年度新闻”。看到商机的李河君在忙着筹备金安桥电站时候,又斥资12亿元收购了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尼那水电站。

  “抢滩金安桥”,李河君与央企的博弈还在继续。事件的转折点在国务院的常务会议上。会议上决定,私营、民营企业也可进入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国家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结果是,“最后就给我们干了一个金安桥”。2005年12月1日,汉能集团与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云南省投资开发公司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协议,共同组建金沙江中游水电项目开发公司,汉能集团占11%的股权。金沙江中游的梯级电站中,一至四级由这个合资公司开发,五至八级由华电、华能、大唐、汉能控股四家公司各建一个电站。汉能控股集团控股开发金安桥水电站。

  6个项目中,央企们拿走了其他5个,但留给李河君的金安桥是6大水电站中资源较好的一个,是规划中的“一库八级”的第五级,属于国家特大型水电站。作为对李河君前期投资的补偿,李河君可以部分参股其他电站。

  事实上,有评论就认为,央企介入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只给汉能一座金安桥,反而是帮助了汉能,因为金沙江水电开发涉及地质、环保、移民、生态等诸多问题,央企的进入很多大程度吸引了舆论的主意,舆论的关注点都会在央企身上,给汉能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以当时汉能的实力,根本没法吃下6座梯级电站。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个评论很有预见性。央企开发的向家坝、溪洛渡、鲁地拉、龙开口先后被叫停,而汉能差点无力完成金安桥电站。

  但这些都是后话了。当时的李河君在与时间飞速赛跑。2005年上半年,金安桥水电站完成了环保、水土、劳动安全、土地征用、移民安置、地质灾害评估、银行贷款承诺、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一系列文件报批。

  虽然直到2006年1月大江截流,还未获国家发改委核准,亦被要求“在未经国务院批准以及未按规定经核准之前,不得开工建设”。但浩大的工程已经没法停止下来了。

  李河君有自己的解释:“建国以来,所有大型水电站,没有一个不是未批先建的。”

  最后的10%

  工程的难度远超过李河君的想象。

  金安桥地处云贵高原横断山脉,距丽江市52公里,处于丽江到四川攀枝花市的交通要道上,交通便利,坝址左右两岸分属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和永胜县,是干热河谷地貌,地质情况复杂。金安桥水电站就建在金沙江的谷底,风吹不到谷底,终年气候炎热,植被茂密,湿度很大,谷底气温可以达到近40度,又热又闷。通往电站工地的道路两边是横断山,风化石结构,风大些或者下雨非常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坍塌。

  “中国水电”成为工程施工主力,其中,水电四局有限公司承担了电站导流洞、大坝土建和金属制安工程,主要工程量为730万立方米土石方的开挖和440万立方米混凝土的浇筑,水电八局有限公司承担该电站1180万吨人工砂石料加工系统建设。先期开凿的两个隧道型导流洞导流滔滔江水。大型施工车辆不断进出施工工地。

  工程难题可以由专业队伍解决,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巨额资金的压力。李河君不需要到现场监工,他最大的任务就是——筹钱。

  尽管有中国农业银行批准的100亿元授信,但汉能还同期进行着江苏如东风电场等项目,资金压力相当巨大。2008年8月,各大银行接到银监会通知,暂停对金安桥水电站贷款。“我们的资金流一下子就断了!”金安桥水电站总经理刘兴荣曾对媒体说,截至2009年年中,总投资147亿元的水电站已累计投资90多亿元。

  李河君在《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一书中写到:“为了应对高峰时每天1000万元的投入,汉能把前些年建设的效益好的优质电站一个一个地出售,这些项目都凝聚了汉能人的心血,其中最可惜的是青海尼那水电站—汉能在2003年以12亿元收购,当时已并网发电。在最困难的时候,汉能将多年积攒下来的风险准备金全部投了进去,金安桥水电站项目却像无底洞一样总也填不满,最后我们甚至从汉能高管个人和家里借钱投资金安桥。”

  这段灰暗的时光给李河君留下了相当的印象,以至于在后来有“不欠银行本金和利息”的司训。

  金安桥项目漫长的10年建设期,在当时似乎完全看不到尽头,无数资金和精力就如同巨石一般,投入滔滔江水,听不到声响。公司内部也有不同意见,甚至“当时有一个分管金安桥项目的副总裁就中途跑了,他觉得跟着我干没前途。”李河君回忆说。但李河君的决心让更多的高管放心,8年工期,他只去过6次,其他全部交给现场高管管理。

  就在金安桥项目即将被核准的最后阶段,也是李河君最困难的阶段,彼时,三峡水电工程开发总公司询问李河君是否愿意将项目出售。“他们当时看我比较困难,说愿意出450亿买我的水电站,”李河君透露,“如果卖了,我们可以净挣300亿。”

  这个诱惑无疑相当巨大。汉能公司内部董事会再次出现不同意见。“当时只有我和公司执行总裁王勇不愿意卖,其它人全部都支持卖,”李河君说,不过最终他还是说服了大家,“金安桥不能卖,这不是挣钱的事。一旦做成,我们不会缺钱,但如果卖掉,我们政治上没法交待。”

  所谓“政治上没法交待”,是金安桥水电站已经成为民营企业进入水电这个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标志,一旦汉能退出,很可能将引发舆论关注。2007年,一位部级官员对李河君说:“如果汉能把金安桥这个项目的难关挺过去了,未来没有什么事情会过不去。”

  除了工程难度、资金压力、政治交待,笼罩在金沙江水电开发头上的还有破坏生态的阴影。金沙江等河流是许多洄游鱼类的产卵地,梯级水坝建成后,流域的生境类型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叠加效应将远大于单一电站的影响,将严重影响长江流域各种鱼类的生存。为此,环保部门极为关切。

  更严峻的是,金沙江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流域内新构造活动强烈,山体岩体破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金沙江的地质条件远比三峡恶劣。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更是将特大型水库可能诱发地震的问题推向台前。舆论风暴迫使国家重新审视长江中上游的水电开发。

  国家对水电开发的态度,也如金沙江一样,来了180度大转弯。从2007年至2009年,国家几乎停止了大型水电项目的审批。数据显示:国家审批的水电装机由2006年的1951万千瓦,骤降到2008年的267万千瓦、2009年的737万千瓦。

  与环保问题同样令人揪心的是,金沙江流域的各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水电开发的巨额投资被视为地方发展的最大机遇。环保与民生的两难,让金沙江的水电开发时刻陷入摇摆之中。

  汉能一边在加速金安桥的工程进度,另一方面也在努力消除环保部门的忧虑。除了启动金沙江保护鱼类的放流活动,修建永久鱼类增殖放流保育站,还启动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修建了金安桥水电站库区地震监测台网。

  回首那段日子,李河君说:“坚持是一个企业家非常重要的品质。如果企业家坚持不了,肯定做不成;能坚持不一定做得成,不能坚持肯定做不成。我最近的观点是‘19法则’。一件事情,你坚持90%的时候,你只有10%的收获,但到你坚持到最后的10%,你就有90%的收获。前面的90%非常困难,你不能坚持得住,就只有10%的收获甚至更低。”

  很多人就死在坚持了90%的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分。但李河君最终坚持到最后的10%。

  2010年7月终于获得核准金安桥电站,那时,它已开建7年。金安桥扫清了身份上的最后障碍。获得核准后,施工队伍喊出了“积极动员起来,大干150天,确保12月25日首台机组发电”的口号。工人们两班倒24小时不停工地进行施工,150天之后,电站全部建设完工。

获准的8个月后,金安桥水电站开始蓄水发电。

“天塌下来当棉被盖”

  2011年3月27,金安桥水电站一期24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

  为此,李河君召开一次庆典。已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转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张国宝也出席了并网发电仪式。

  张国宝曾经“不相信”的项目,居然成功了。张国宝对李河君的态度也拐了一个大弯:“现在国宝主任对我们很支持,觉得真是干起来了。”

  李河君深谙中国的政商原则。他懂得,政界最需要的是政绩,而金安桥无疑是极佳的政绩。唯有实实在在的成绩,才能让政府积极配合。金沙江梯级电站的工程,数百亿的投资已经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建成后不但满足丽江用电需求,还将输送到东部地区,每年产生的增值税和企业利润税几乎与丽江市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持平。

  这是个民企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工程:大坝碾压混凝土的最高月强度达14.1万立方米,常态混凝土最高月强度达6.9万立方米,混凝土工程叠加月强度高达18.8万立方米。2008年5月底坝体达到1352高程,电站大坝坝顶最大宽26m,坝底最大宽度144.8m,共分21个坝段。坝体混凝土包括常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坝体碾压混凝土约240万立方米,坝体常态混凝土120万立方米。右岸溢洪道坝后消力区长度约为400m,冲沙底孔坝段下游泄槽长度约为336m,该区域常态混凝土工程量约80万立方米。

  一次性补偿自行安置个体工商户161户956人,一次性补偿自行安置行政企事业单位13个45人,共搬迁安置农村移民431户2151人,生产安置农村移民736户2942人。工程静态总投资125.01亿元,动态投资146.79亿元。

  建成后的金安桥水电站最大坝高160米,坝顶长64米,设计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设计地震烈度为9度。

  9年的努力,李河君用一场庆典为它划上句号。当天的晚会上,朱军、朱迅主持。谭晶、汪峰、孙楠、韩红、郭峰、毛阿敏、李胜素、于魁智等登台演出。

  李河君赌赢了一场大“赌局”,以至于外界有流传他经常澳门。

  他对搜狐财经表示:“前一段时间网上说我是赌徒。笑话,本人从来没去过澳门。企业家要有赌性,这是没错的,或者不叫赌性,而是冒险精神,如果一个人连冒险精神都没有,就不是企业家。”

  李河君自诩是个充满冒险精神的人。他说,这是遗传的。出身于广东河源的李河君是客家人,从小深受其父亲影响,他自述其父是中国最早的个体户。1972年,当李河君才六岁时,其父就开始“做生意”,那时候还叫“投机倒把”,是要被批斗的。当时上面的领导不让他干,他父亲就说我挣了钱跟你三七分。他说:“我妈妈跟我爸吵架的时候,我妈妈总说一句话,天塌下来当棉被盖。我当时不理解这句话。我爸爸非常乐观,他乐观的精神和抗压的遗传给了我”

“那么难的金安桥都干过来了,所有人都相信,这个人干其他事估计问题不大”。随后,李河君转身投入了薄膜光伏产业。

  ▆相关链接:起底黑马首富李河君:借5万元起家 曾状告发改委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李河君是谁,他的公司到底有没有海外媒体报道的那些问题?

  汉能薄膜发电股价狂涨,大股东李河君身价或超马云、王健林;借款5万元起家,建成“全球最大”薄膜太阳能企业。

  有人比马云还有钱?1月27日,随着股价大涨,汉能薄膜发电成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企业,大股东李河君也被认为取代马云或王健林成为中国新首富。

  这位从水电起家、进而进入光伏产业的富豪,在被媒体报道成为中国新首富的第二天,便被海外知名财经媒体质疑其旗下的汉能薄膜发电过度依赖母公司,存在激进扩张的行为。

  进入光伏领域之后,李河君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或参加会议,或接受媒体采访,向外界宣传薄膜发电技术的广阔前景。2013年底,李河君著书《中国领先一把》,提出以光伏革命解决中国的能源瓶颈、助推经济转型。李河君认为,太阳能是最符合21世纪发展需求的新能源。

  2014年,汉能薄膜发电股价成倍地上涨,最终让李河君的关注度从行业内扩大至公众。

  李河君是谁?他的公司到底有没有海外媒体报道的那些问题?

  因“新首富”彻底出名

  1月27日,一个“新首富”诞生了。当日,汉能薄膜发电上涨10.36%,报收3.73港元。在这前一天,汉能薄膜发电上涨13%。

  得益于汉能薄膜发电股价的上涨,加上水电、地产等非上市公司资产,汉能薄膜发电大股东李河君的身价“有可能”达到2000亿元,取代马云或者王健林成为中国的新首富。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统计,截至1月29日美股收盘,马云身价为263亿美元(约合1644亿元人民币),王健林身价为267亿美元(约合1669亿元人民币)。

  之所以是“有可能”,原因在于李河君到底持有多少股份,对于外界而言仍是一个谜团,一说超过50%,一说超过90%。

  不论李河君是否真的成为了内地财富“一哥”,他都因此成为了舆论焦点。

  在李河君成为“新首富”的次日,海外某知名财经媒体刊发报道,质疑汉能薄膜发电的营收过度依赖于控股公司汉能集团,同时汉能集团本身也存在产能激进扩张,产量却不足产能十分之一的问题。该报道称,汉能薄膜发电股价暴涨的背后,存在一些特别的做法。

  李河君与汉能集团,一下子站到了风口浪尖上。

  在成为“新首富”之前,汉能集团总裁李河君虽然也曾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但却鲜受行业外关注。

  李河君生于广东省河源市,今年48岁,正当壮年。20年前,李河君创立汉能集团,主要从事水电、光伏等能源产业。

  李河君进入公众视野始于2013年,当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李河君异军突起,以665亿元的身价,超过了马化腾和马云,位列第四。

  2014年,李河君以1250亿元的身价首次进入胡润中国大陆百富榜的前三,成为当年最大的“黑马”。

  李河君身价的暴涨,源于汉能薄膜发电股价过去一年的强势表现。

  从2014年1月10日至2014年12月31日,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累计上涨了165.09%。

  进入2015年,汉能薄膜发电涨势不减,截至1月30日收盘,其股价一个月上涨了28.47%。

  曾因水电项目状告发改委

  在进入太阳能产业之前,李河君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水电上。

  1988年,大学刚毕业的李河君靠着从大学老师手中借来的5万元,通过卖电子产品、玩具等,到1994年底,和17个伙伴积累了七八千万的资本。

此时,有人建议李河君收购上市公司坐庄,于是李河君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水电站资源。在调研过程中,李河君放弃了收购上市公司的想法,转而进入能源行业。

  1994年,李河君以1000多万元的价格,收购了河源东江上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

  之后,通过并购,李河君旗下电站的装机量从几万千瓦扩大到几十万千瓦,旗下水电项目覆盖浙江、广东、宁夏、云南、广西等地。

  因为这些并购,李河君被评为了“2003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

  2002年,云南省规划建设8座百万级千瓦水电站,李河君签下其中的6座,总装机规模达2300多万千瓦。

  然而,李河君的这一庞大的水电计划遇到了险阻。

  李河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所有的部委都批了,只剩发改委不同意”,因为发改委“不相信民营企业有能力干成”。于是,李河君选择起诉发改委。最终,李河君拿到了金沙江上“一库八级”中资源最好的金安桥水电站,该电站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

  汉能集团官网介绍,金安桥水电站是目前全球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水电站,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年发电量超过130亿度。凭借金安桥水电站,汉能集团得以跻身于建设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企业的行列。

  拐点时进军光伏产业

  2009年,李河君进入了光伏产业。对于进入的原因,李河君在媒体采访时称,水电行业的周期漫长,对于他这个民营企业来说,已经很难再有突飞猛进,所以希望进行产业升级。

  当时,正是光伏行业的“拐点”。此前,得益于欧洲市场的巨大需求,光伏产业飞速发展,2008年光伏全球安装量增长了1倍以上。此后,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的光伏产业迅速进入了衰退期,由于产能过剩,一些知名光伏企业甚至破产。例如无锡尚德,2006年其创始人施正荣曾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到了2008年便陷入危机,直至破产重整。

  李河君进入光伏行业选择的是薄膜太阳能领域。2011年,“光伏寒冬年”到来之际,李河君旗下的汉能广东河源光伏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正式投产。2012年,李河君宣布,汉能集团已投产的8大光伏基地总产能已经达到3GW,超越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

  不过,薄膜太阳能远不如晶硅体发展成熟:光伏行业中晶硅占据着9成的市场,薄膜的比例还不到1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相比较晶硅发电技术,薄膜发电制造工艺更简单,有大范围运用的优势,但转化率要底。”

  此前,光伏产业中的“大公司”,包括曾风光无限的无锡尚德等,均为晶硅。然而李河君却在公司内部力排众议、大举投资薄膜太阳能。

  李河君在多个场合推崇薄膜发电技术的前景,甚至表示“薄膜发电引领终极能源革命”。

  不过,相较于晶硅技术,薄膜发电还需要走更长的路。孟宪淦介绍说,晶硅发电技术发展的时间更长,目前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在未来一二十年会成为主流。而薄膜发电技术依旧处于不断发展中,而且具体采用何种类型的技术,目前业界还存在争议。薄膜发电技术的转换率也比较低,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所以近几年薄膜发电所占的市场比例在不断降低,不到10%。”孟宪淦称。

  对于薄膜发电技术取得突破的预期,“有的预测可能到2030年以后了”,孟宪淦说,目前争议较大,还不好说时间表。

  孟宪淦称,薄膜发电技术的普及速度,需要产品自身在市场上证明自己,例如能否在建筑上取得好的效果,并大规模的使用,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市场培育。

  被指过度依赖母公司

  除了光伏发展路线上存在争议之外,李河君的汉能薄膜发电还被诟病“过度依赖母公司”。

  在李河君计划中,其光伏产业布局是“打通全产业链做出规模”。即从原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池片生产到太阳能电站建设,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

  这个模式,在汉能薄膜发电的体现,就是其98%以上的营收都来自控股股东汉能集团,这也是前文海外媒体质疑李河君和他的汉能集团的根源。

  2013年2月,汉能集团及其一直行动人持有的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份从20.28%增加至50.56%,成为控股股东。

  此后,汉能薄膜发电向控股股东汉能集团发起了多项收购。

  2013年9月至12月间,汉能薄膜发电总计花费6亿多元,连续收购了汉能集团旗下的多项知识产权及技术研究公司。

  除了向控股股东收购知识产权外,汉能薄膜发电的营收,超过95%都来自汉能集团。

  2013年年报显示,汉能集团是其唯一客户。这种情况在2014年上半年并未有多大好转,2014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的来自汉能集团方面的营收达到31.6亿港元,占其总营收的98%。2014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的应收账款为62.4亿港元, ,其中,最大头的是应收合同工程款项,为41.57亿港元。

  这些应收账款中,和汉能集团有关的金额为60.9亿港元,占比达97.6%。

  汉能薄膜发电在2014年半年报中称,公司的流动资金十分依赖汉能集团联属公司是否能及时结清进度款项。

  不过,对于来自于汉能集团的应收账款,汉能薄膜发电方面“无抵押款或其他加强信贷措施”,仅凭借汉能集团的信誉,汉能薄膜发电董事会认为,汉能集团“能够按时结清所有进度款项”。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南方略论坛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张小姐
粤ICP备05055079号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