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营销新观点,为您提供专业的营销管理新观点分享,以及新的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新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新观点
Uber要来革平台电商的命?
发布时间:2015-10-15 15:22:48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刘春雄 摘自:
  
  王石说,淘宝、京东对我的刺激,都不如Uber大,这句话说到我心里了,我第一次见Uber就被迷住了。

  对我的另一个刺激,来自女儿的出国游玩。她跟我说,此次费用只是跟团的一半。她是用Airbnb订房的,住别墅的价钱比我们住酒店还低。Airbnb也是Uber逻辑。 

  Uber逻辑是新一轮互联网革命,这是我与史贤龙老师最近提到比较多的话题。

  革命的对象

  既然说Uber是新一轮互联网革命,就先从它的革命对象讲起。

  Uber逻辑就是要革平台的命。

  现在互联网最流行的是平台,大家都在建平台,淘宝是平台,京东现在也是平台。现在互联网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平台模式的问题。

  为什么互联网一开始要建平台呢?

  我觉得这就是互联网阶段残留着传统思维,传统思维就是建各种平台。电视台、报纸、商场等都是平台。

  现在的互联网先驱,虽然自称革命者,其实都是从传统走过来的,是彻底的革命者,只是过渡阶段的革命者。

  互联网平台,不过是把线下平台搬到线上。这就是传统思维潜移默化的结果。

  门户网站

  我们先从最早的互联网平台讲起。最早的互联网平台是门户网站。所以,门户网站这个信息平台的兴衰,就预示着电商平台的兴衰。

  门户网站相比于平面媒体,只是信息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逻辑基本没变。头条、栏目,还是传统媒体的逻辑。一个页面,应对所有读者,只能是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门户网站的信息量很大,但首页只有一个页面。只要不是首页,阅读率就呈指数级下降(群友提供:二级页面下降倍速为7倍以上)。它的海量信息没有价值,因为首页的阅读量最大,而新闻凭什么放在首面,是由编辑决定的。

  现在,门户网站衰落了,衰落是因为有了替代者。

  一个是“今日头条”这样的智能媒体,另一个是自媒体。没有人推荐,偶然见到“今日头条”,我就一直在用。

  “今日头条”就是Uber逻辑,但还比较原始。它提供给每个读者的页面都是独特的,打开时先推送20篇文章,有需要时再推送。它还有“学习”能力,能够根据读者阅读的“大数据”提供符合阅读倾向的信息。

  现在的大数据都在为厂商服务,“今日头条”则是在为读者服务。所以它的读者增长很快,我就是新闻头条的狂热粉丝。

  已经很久没上门户网站了,就是看“新闻头条”,其实它不生产内容。

  在自媒体和智能化信息媒体面前,平台模式的门户网站肯定衰落。

  电商平台

  现在的电商平台面临着门户网站相同的困境。从理论上讲,电商平台入住的商户可以无限多,按《长尾理论》的说法,尾巴足够长。但是,与门户网站一样,只有首页是最有价值的。

  容量足够大,而注意力资源却永远不变,这就是门户网站的困境,也是电商平台的困境之一。

  电商平台的另一个困境,就是不管什么消费者,不管它的购物倾向是什么,打开网站,看到的都是一样的,消费者要花时间去寻找信息。

  如果说门户网站的首页是满足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的话,那么电商平台连这点也做不到。它满足的是向平台缴费最多的商家,是为商家引流的。

  话又说回来,这不是马云的错,有人愿意给钱,难道马云不要吗?只能说明,这是平台电商的结构性缺陷。

  如果说门户网站是把传统媒体从线下搬到线上的话,电商平台就是把百货商店从线下搬到线上。阵地转移了,但逻辑没有变。

  无论是传统平台,还是电商平台,有一个问题永远解决不了:海量信息、海量流量(读者、消费者),但注意力资源是极度稀缺的。最后必然变成“按钱分配”。现在的淘宝模式就是,谁花钱买流量,谁就占据最佳位置。

  这就是集中商业的困境,传统商业如此,电商平台如此,没有解。

  平台电商的另一个问题是打着“去中间化”的旗帜,自己成为新的中间商。

  原来线下的流通环节是:厂家→卖场→消费者

  现在电商平台的流通环节是:厂家→天猫→消费者

  所以,平台也没解决减少环节的问题,去中间化是假的。

  我的结论是:现在的平台,不过是传统平台在互联网上的“影子”,呈现形式变了,逻辑没变。

  Uber的逻辑

  第一,Uber逻辑是真正的去中间化,甚至完全省去价值传递环节

  马化腾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对原有传统行业起到很大的升级换代作用。

  中国的互联网一直在价值传递环节革命,也就是中间环节革命,这是很大的问题。金焕民老师一直质疑电商,我认为就是这个原因。德国的工业4.0就是价值创造环节。中国电商不仅没有价值创造,还通过低价挤压了价值创造的空间。比如,中国正处于结构调整、新主流换挡的时候,电商价格战却成了主流。

  随着IOT的普及,互联网的信息会海量增加,无论多么强大的平台,只要是价值传递的中间环节,都无法解决海量信息与注意力稀缺的矛盾,而Uber逻辑解决了这个矛盾。

  第二,Uber逻辑动员了社会冗余资源,即大量闲置资源

  工业文明时代创造了大量的资源,但也形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Uber、Airbnb,都是对社会冗余资源的利用,价值很大。有人说,只要洛杉矶有15%的人拼车,就能解决堵车问题。冗余资源参与整合,边际成本很低,也拉低了运营成本。

  第三,原来经济活动的主体主要是组织,Uber逻辑却能让个体参与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从个体到组织,再到个体,这是螺旋式上升,不再是简单的回归。

  第四,Uber逻辑是智能链接、自动链接

  现在的信息源太多,IOT普及后会更多,大数据最后表现为智能!

  第五,Uber逻辑已经无限接近消除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永远存在,商业社会依赖信息不对称,所以,随着Uber逻辑向其他领域延伸,商业的活跃度或许会下降。所谓商业领域,就是马化腾所讲的价值传递领域。

  农业社会,商业的不对称主要产生于地理跨度,迁徙的商人有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工业文明时代,信息更多地掌握在媒体手中,媒体制造了新的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大众媒体的信息轰炸,强化了信息不对称。

  现在的互联网平台,正在做着传统媒体做的事情,现在的互联网传播,其实就是一场动员新媒体的公关运动。

  第六,Uber逻辑中,双方是对等的

  滴滴快的把决定权交给了司机,这对消费者不公平。Uber只有乘客上车后,司机才知道目的地。

  现在大数据流行,但都是为厂商服务。这不公平。

  平台的结构性缺陷,决定了它可以礼貌性尊重消费者,但利益决定了它不会真正公平对待消费者。因为一切格局是按钱分配的。

  Uber是孤例,还是革命?

  Uber到底是一个行业的特例,还是有普世价值的互联网革命?

  这取决于你看到的是Uber模式,还是Uber逻辑。我今天讲的是Uber逻辑。Uber逻辑就是看到本质、核心。

  商业里,有三条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核心是信息流,其他附属于信息流,或由信息流衍生。

  有人质疑,对于实体性产品,Uber行不通;对于组织,Uber行不通。

  但现在,Uber逻辑已经在很多地方应用,史贤龙老师举了几个例子,简单点的:以前买车票、查询都很不方便,现在只要选择几个条件,比如出发地、到达地、时间、车型,符合条件的车票信息一目了然。

  复杂点的:比如要买服装,为什么不能像“今日头条”那样,选择几个条件,然后定制页面,不用到淘宝或天猫逛了。现在淘宝虽然也利用了大数据,比如根据过去的购物倾向,提供了类似的服务,但还是平台思维占主流。

  Uber只要能解决信息智能传递问题,那么一切都不在话下。

  我们现在接受的商业逻辑,基本上是工业文明时代的逻辑,以低成本工业化大生产为主要目标,组织理论、科学管理,都是为规模化大生产服务的。

  Uber逻辑代表了信息文明的核心逻辑。互联网智能能够击穿一切壁垒,首先是信息透明度增加,商业空间被压缩。其次是规模、组织、资金壁垒。

  Uber逻辑的另一个核心,就是把注意力挤压到价值创造领域,这才是真正竞争力的核心。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未来就在价值创造领域。

  我曾经认为,创意领域是最难应用Uber逻辑的,后来发现了Verlocal,我算是真正领教了,Uber逻辑几乎能应用于一切领域。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