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营销新观点,为您提供专业的营销管理新观点分享,以及新的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新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新观点
美国制造如何击垮中国?
发布时间:2015-6-23 16:02:23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康斯坦丁 摘自:
  
  谈到中国制造,感情上总是五味杂陈的,曾几何时,它是这个国家经济为之自豪的根本,全世界的人民都在用着“MadeinChina”的商品,在2010年中国制造总量雄踞全球第一,可谓巅峰;但回首中国制造的20年,又充满着血与泪,开篇所述的故事具有的审美性,绝对能写出一部优秀的小说,可我们的制造业又怎能靠小说式的意志来支撑呢?

  乔布斯走的前一年,受邀到白宫和奥巴马喝酒,席间总统问帮主:能不能把苹果产品的组装搬回美国?帮主诡异地笑了一下,回答到:它们永远也回不来了!这个桥段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特别是在中国人听到之后,着实自豪了一把,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毕竟,我们太需要乔布斯的认可了。

  为了应景,中国制造的故事也开始充斥新闻网络:凌晨2点,刚刚接到美国设计师的图纸,中国制造企业的主管,敲响了员工宿舍的门,短暂的洗漱之后,中国工人开始架线、组装、测试,天刚刚放亮的时候,最新设计的手机坐着飞机,到了巴萨罗纳,参加那里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谈到中国制造,感情上总是五味杂陈的,曾几何时,它是这个国家经济为之自豪的根本,全世界的人民都在用着“MadeinChina”的商品,在2010年中国制造总量雄踞全球第一,可谓巅峰;但回首中国制造的20年,又充满着血与泪,开篇所述的故事具有的审美性,绝对能写出一部优秀的小说,可我们的制造业又怎能靠小说式的意志来支撑呢?总之,现在的中国制造,太累了。

  更糟糕的是,西方国家渐渐认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大量资本和订单开始陆续离开大陆,乔布斯虽然走了,但苹果产品组装搬回美国的讨论仍在继续,事实上,库克已经把一些iMac的组装迁回本土,assemblyinAmerica的字眼陌生而又熟悉,陌生是因为纯手工组装在美国已经非常罕见,熟悉是因为美国制造曾经雄霸世界,是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尤其是在世界第二次大战结束之后,很多发达国家都需要恢复元气,美国制造则趁势崛起,凭借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完整的制造体系在制造领域遥遥领先,日子远比中国来得舒服。如今,assemblyinAmerica再现江湖,不禁又给人无限遐想:他们会击垮中国吗?

  制造图腾:美国靠品牌,中国靠意志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内,中国和美国都在制造领域完成了自己的图腾,都曾为这个世界生产出了优质、好用、便宜的产品。

  美国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春风,把制造业的生产动力由蒸汽机转变成为电和内燃机,同时,大量的科学生产方式在美国纷纷涌现,促使其生产出大量的明星产品,比如亚美利加游艇、麦考密克收割机、辛格缝纫机、霍布斯锁,现在看来,这些19世纪中叶的东西显得有点老土,但在当时会展上,这些产品带来的震撼丝毫不亚于iPhone6和Tesla电动车。

  此外,美国制造在军工领域一直保持着领先,他们生产的柯尔特连发手枪,充分体现了美国制造业的技术成就,而且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现在,只是因军工领域的特殊性,才让人感觉现在美国制造没有之前拉风,毕竟,那些评论家们又不买枪;优秀的产品背后是技术和管理上的不断创新,而且催生出了大量的制造品牌,风靡世界,像通用汽车、洛克希德等品牌全都是来自美国,他们管理上的经验已经成为经典企业教材辐射到全世界,而他们的产品质量、制程工艺更是成为业界的标杆,可以说,技术、管理上的持续创新,加上战争、工业革命等外部因素缔造了美国制造的图腾。

  美国制造转胜为衰则是因政策上偏移,大概是上世纪70年代,高新技术产业和军用技术受到重视,制造业则受到前所未有的冷遇,在政府的带动下,美国经济重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专业转移,大量资本从制造业撤出,部分大学甚至关闭了制造技术和制造科学的课程,与之相对的是信息科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20年来,美国向世界输出了苹果、谷歌、耐克等知名品牌,也顺便把那些高污染、低利润的加工制造分到了中国。

  中国制造同样向世界输出了大量优秀的产品,并深刻影响着世界,比如80%的圣诞布娃娃MadeinChina;伦敦奥运会上,美国队员穿的制服MadeinChina,当然,郑州航空港区生产的iPhone手机更是中国制造业的图腾,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制造业效率、良率、品质的巅峰,也慢慢衍生出一整套优质的管理体系,要知道iPhone6的制造工厂内,每天要有30万人劳作,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人口数量,能把这些人管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中美两国的制造都有自己的图腾,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美国走的是一条王者之路,叱咤风云,捧出了众多的风靡世界的品牌,有着优秀的溢价能力,根基稳固,随时能东山再起;中国制造走的是一条打工仔之路,留给世界的只是一些励志故事,主旨都是“中国工人有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吃大苦,耐大劳,让他们双手长满了老茧,通过不断地牺牲人性来换取效率,比较官方的

  说法就是:中国制造早期依靠的是人口红利和环境资源,但这样的企业大都根基较弱,制造大厦随时会倒塌。

  内忧外患,中国制造何以保命?

  2008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政府重新认识到实体经济之于国家的重要性,奥巴马要求乔布斯把苹果产品的组装搬回美国算是一个政策上的风向标,事实上,两年来不断有欧美资本撤离大陆,这种状况在2015年年初达到最高潮。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中国沿海城市制造业的哀鸿遍野,像胜华科技这样的业界翘楚都轰然倒地,Nike/日本手表厂商也先后宣布撤离大陆,而三星/富士康等明星企业,也早已开始了向越南、印度等地建厂,总之,说中国制造业命悬一线有点太夸张,但怎么也得算是个内忧外患了。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环境正经历深层次的变革,弥漫着一股浓重的浮躁气息,年轻人越来越讨厌进入制造业,更没有耐心适应“厚积薄发”的漫长过程,他们更喜欢赌博式创业,喜欢炒股和一夜暴富,喜欢高屋建瓴地谈策略,这种状况之下,制造业想要招聘到合格的人力,就要不断提高薪资标准,更糟糕的是,制造业人员离职率一路走高,极大地影响了生产良率和产品品质,给制造管理带来近乎灾难性的挑战,这些因素都不约而同地挤压了制造业的利润,从而导致沿海中小制造业陷入倒闭潮。

  除了人力成本之外,原材料、场地租金也不断上涨,加之,政策环境的变化,之前一些优惠和减免政策也慢慢转移到所谓的高新技术产业,另外,过去10年大量资本流入房地产和基础建设,现在又开始流向股市,这些都造成了中国制造业“内忧”的局面。

  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开始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引导资本重新回流制造业,据外媒报道,过去几个月,卡特彼勒、通用电气以及福特等大公司纷纷宣布向美国制造业投入新的资金,这种状况让美国本土的分析师非常乐观,他们预计美国制造业将会实现9.1%的年增长率,或将成为国内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

  没错,美国人有资本乐观,事实上,他们的军工、汽车制造在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美国生产出来的坦克和飞机,让他们想打谁就打谁;另外,如前文所述,过去20年,美国向世界输出了大量风靡世界的品牌,这也是其重塑制造体系的核心力量,笔者预计,美国将在5年内结束大量外包代工业务,转而重点培植国内制造业;最后,更让人无奈的是美国有着让全世界都为之艳羡的基础科技研发能力,全球最优秀的20所大学,有15所都在美国,这些强大的科研能力美国制造蕴藏着惊人的创造力和爆发力,或许,他们才是德国在工业4.0时代真正的对手。

  现在,中国制造业充满了危机,但却更需要调整心态,切勿在“快速做大做强”的梦里迷失了自己,我们保命的正规途径,不是一掷千金买下这摩托或者沃尔沃的生产基地,而是要专注于掌握核心科技、调整管理方式、优化成本管控,重点培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总不能社会一有变革,中国制造业就死一回吧!

本文为康斯坦丁授权网易财经《亦观察》发布,作者曾任职于多家IT知名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团队创建人,多家知名媒体及企业特邀顾问专家。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