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营销新观点,为您提供专业的营销管理新观点分享,以及新的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新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新观点
零利润报告激起千层浪 国产手机利润派能奇袭吗?
发布时间:2015-7-30 14:28:56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南方都市报(深圳) 摘自:
  
  日前一份“苹果公司的营业利润占智能手机行业92%”的调查数据引发业界高度关注,更让不少人对国产手机厂商的“零利润”堪忧。多方分析原因认为,近千家从事智能手机制造业务的公司大多不赔不赚,维持运营、甚至亏损。而苹果的产品溢价策略,让其他厂商难以望其项背。不过据南都记者调查采访,这份数据并未包括国内最为盈利的一些厂商,比如华为、OPPO、VIVO等。而在国产手机厂商一场接一场的价格战背后,包括上述手机厂商避开成本之争,不同于互联网公司的玩法,保证手机利润让自己“活得不错”。这让国产手机的利润之路在一路看衰中,似乎又现一线光明。

  被忽略的利润蛋糕

  日前,《华尔街日报》援引市场调研机构Canaccord Genuity的数据称,在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苹果公司的营业利润是前八家厂商营业利润之和的92%,创下新纪录,在去年这一数字为65%.

  多方分析原因认为,当前全球拥有大约1000家与智能手机业务相关的公司,大多不赔不赚维持运营、甚至亏损。

  而在今年3月,工信部也发布了《2014年手机行业发展回顾及展望》的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手机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2%,低于电子制造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当下手机行业的利润果真如此苦哈哈?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向南都记者分析,Canaccord Genuity发布的这一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国产手机的格局。他告诉南都记者:“该统计并未纳入华为、小米、VIVO、OPPO这四家在中国最盈利的手机公司。”南都记者采访这些厂商发现,大家普遍反映:“过得还不错。”

  以OPPO为例,曾被业内认为是盈利能力最高的手机厂商之一。创始人陈明永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OPPO不要追着利润走,要让利润追着你走。”不过目前对于销量和利润,OPPO已经闭口不谈。但仅以OPPO R7为例,官方数据显示:“上市一个月卖100万台”。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OPPO手机走零售渠道,虽然OPPO每年的销量可能并没有友商那么大,但毛利润其实是比较大的,这也是为什么OPPO会这么舍得投钱去推广告的原因所在。”

  的确,从营销投入来看,最近几乎任何时段打开电视,总有会OPPO R7和R7 plus的广告无孔不入渗透到受众。而此前,曾有业内人士测算:“2014年,OPPO、vivo的销量基本都是3000万左右,但他们利润或高达30亿,领先国内企业。”

  再以华为为例,上周华为消费者业务发布了201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华为消费者业务中的手机业务收入72.3亿美元,同比增长87%,同时华为将2015年消费者业务收入预期由160亿美元大幅上调至200亿美元。

  在利润层面,今年上半年,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中高端智能手机贡献利润占比提升至44%,中高端机型已逐步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利润的主体。

  多元化渠道组合

  除了官方数据外,市场上的表现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上周日,南都记者来到位于广州中华广场的手机一条街看到,OPPO、VIVO等手机零售店大肆促销,甚至替代了过去的三星、HTC的店铺。记者从部分手机零售商获悉,除了苹果外,华为的促销力道十足,市场需求量大。

  这样来看,国产手机厂商似乎开始奇袭。而奇袭主角则是以华为、OPPO、VIVO等为代表的“利润派”。

  王艳辉说:“这种模式相对比较健康。因为售价较高便保证了利润,这样就会有更大的空间去提升产品品质,从而提升品牌的认知感,是一个正向循环。”相反,他认为如果过于追求性价比,最大的危险在于价格在被压低的同时成本降低,从而影响产品质量,进而品牌会大打折扣。

  另外,这些利润派目前大多是线上线下打通的多元化渠道模式。

  回到几年前,在运营商大规模进行补贴之时,成就了“中华酷联”四家手机品牌。“当时主要靠社会化渠道运营的OPPO等品牌也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但自从去年开始,随着运营商补贴政策的变化,给OPPO等品牌带来了机会”,王艳辉向记者分析。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品牌近年开始利用自己强大的零售渠道跟运营商合作。

  南都记者了解到,这些厂商与社会渠道深度战略合作,租用社会渠道的黄金柜台,但用自有人员直接销售手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掌握真实的门店出货量,还能在全国范围内保证手机价格统一,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价格高位,避免串货打乱价格体系。

  比起利润派,“生态派”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但生态布局,见仁见智。有观点认为,利用互联网的模式,靠资本的力量去争夺用户,提升单款机型的规模,进而建立品牌,并赚取利润。但在王艳辉看到:“内容生态对手机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目前来看生态不足以改变手机行业。”

  而最大问题在于,“钱补贴完了,品牌是否能够建立得起来?”

  换机市场或再洗牌

  中国通信信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3.89亿台,相比2013年的4.23亿台下降了8.2%.而在2012、2013年,智能手机市场还保持着166.8%、64.1%的高增速。

  在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所有厂商瞄准了中高端的换机市场。而对于华为、OPPO等利润派来说,迎来了更大的机会。

  华为余承东上周向南都记者表示:“虽然中国市场的增速在下滑,但迎来一个换机市场。未来三到五年,大部分手机商消失,同时一部分厂商因为议价能力和品牌的提升,其利润则有望进一步提高。”王艳辉则表示:“中国手机市场已经过了大规模普及阶段,现在不少用户都有换机需求,这时候价格不再是用户购买手机时唯一要考虑的因素。”

  面对换机市场,过去主打低端市场的一些品牌开始凸显风险。

  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执行董事茂斯滕称,许多安卓手机厂商受困于低价位、用户庞大的品牌。“被困在中间的智能机品牌存有风险。”

  王艳辉向南都记者举例称:“之前一些品牌跟运营商合作,推出了不少百元机型,虽然有了市场规模,但却对品牌产生了损害,影响了用户口碑。换机市场的竞争中,自然会大幅受影响,相对而言,具有品牌溢价能力的利润派,机会或会更大。”

  [记者手记]提升议价能力的关键是品牌

  事实上,iPhone利润的关键优势之一是其价格。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提供的数据,去年iPhone全球平均价格水平为624美元,而安卓手机平均价格仅为185美元。在截至3月28日的第四财季里,iPhone平均售价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3%.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到,一来消费者对价格并未那么敏感;二来厂商提升议价能力关键因素之一是品牌。

  以OPPO R7和R7 plus为例,为了投入品牌,不惜下注血本,其广告几乎占据了国内所有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还聘请李易峰、鹿晗和杨幂等人气明星作为代言人。三星之前的成功同样离不开大手笔的广告支出,其是去年北美的第一大广告主。

  从大环境来看,智能手机市场逐渐成熟、增长放缓,该市场在某些方面开始出现类似于PC市场的状况。PC产品平均价格骤降,而大多数制造商则努力苦苦维持利润,但也是品牌奇袭的好时机。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