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营销新观点,为您提供专业的营销管理新观点分享,以及新的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新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新观点
社会化营销的几个经典死法
发布时间:2015-9-9 14:43:09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销售与市场 丁丁 摘自:
  
  什么是一次好的社会化传播?首先是产品好,其次是能够借助这个好产品,让分享的欲望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如今社会化营销越来越深入人心,进去的人顿时发现,社会化营销的门槛已经在筑高。如果没有创新,普遍会跳进以下三种“半死不活”的状态:

  1.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惜使用地推的方式,依靠小恩小惠换得用户的分享,因为地推所以持续,看看效果,却嗨不起来。一段时间见不到动静,就偃旗息鼓匆忙退下。

  2.有的企业由于对社会化营销的全过程缺乏系统考虑,开头半段嗨起来了,后面一大段却不温不火,短期也能换来名声在外,长期却摇头兴叹。于是,默默地将社会化营销判了“缓期”。

  3.更多企业的社会化传播尝试,成了默默无名的哑炮,几次小打小闹之后,判定为此路不通。于是,赶快换个地方,装模作样地再去打井。

  几个月前,我接触过一家休闲食品企业,企业老总跟我讲述了他春节前后主导过的一个社会化营销实战案例。为何要尝试社会化营销?是被逼的。当时正值旺季,业绩疲软。还好,手里留有后牌——一个确实不错的新品,希望尽快拿出来提提神。结果却发现,各类以前行之有效的手法,如今都提不上劲了,新产品也几近夭折。

  这家企业心急之下,想到了社会化营销。企业当时操作社会化营销的逻辑很简单:要说这个新品的品质,绝对有杀伤力;再把某个城市的上百个大终端、数百名促销人员,利用“有礼分享”的方式,发动线下用户传播到线上去(据弹药储备推算,换来上万人的朋友圈分享也不在话下);再找来几百个当地的KOL,搞聚会,共分享……如此炸响一个城市,岂不易如反掌?

  结果如何呢?他说不太好。

  再看下一个案例。两三年前,知名品牌梦龙雪糕,在若干个中高档百货终端门口,做展区、用美女、巨屏循环播放梦龙广告片,还用梦龙的巧克力概念加上它的多种DIY吃法,赠送一杯梦龙,换得一次微博或朋友圈分享,等待的队伍排成了长龙。梦龙的这个活动过后,私下也曾经交流过,效果同样不佳。

  两个类似玩法的案例,效果为什么都不太理想呢?因为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所以效果不理想。两个案例出现的问题,几乎是所有传统企业在试水社会化营销中,都会遭遇到的问题。

  第一,过于开放,导致散弹打鸟。开放指的是对体验者没有做出聚焦要求。为了晒而晒,以为晒的人多,必然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当然也就“功到自然成”。

  事实上,这种不做任何要求的“分享”,结果是散性分享,带来的是散性传播。

  分享中带标题、带标签,更容易实现话题或人群的聚焦。比如若是酒,可以使用#只与密友一起干#。当然,也可以限定格式、限定情景或场景去分享。

  为什么分享也需要聚焦?因为只有聚焦,分享人对于受众才有清晰的信息,清晰的信息才有清晰的记忆。

  有了大量分享的内容,不见得就能点爆。一个冰冷的产品信息,注定会成为信息海洋里的沉没信息。因为它永远无法调动其他受众的参与和互动。

  第二,传播什么样的内容,分阶段传播什么内容,每个阶段的传播如何才能传得起来,这是每个社会化营销项目都会遭遇的最大挑战。

  按照我的经验,只要你能够调动别人分享,就不难调动其按照你的格式来分享;只要你能找到让别人想分享的理由,别人就能创造出各种“主动发挥”,这就是UGC(用户创造内容)。

  让用户分享的同时,还要能够借助他分享的内容去“勾搭”其他准用户,让看到的人也愿意参与活动。如果能让参与的人形成炫耀,让错过的人产生失望,那么“传染性分享”就可能产生。UGC的核心于此——让分享来自内生,进而融入用户的关联链。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