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营销新观点,为您提供专业的营销管理新观点分享,以及新的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新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新观点
场景营销将是产品和终端的完美结合!
发布时间:2016-1-25 11:34:57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王午昌 陆丽娜 摘自:
  

场景营销战略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不仅从客户生活场景出发,还要有一个很明确指向性的联想功能,要回归到一种精神诉求上。为目标客户模拟出最为真实的生活场景,从而获得信任感。


当消费者从吃饱向吃好过渡时,社会分化正在逐步形成,消费观念出现差异,品牌竞争不断恶化。场景化战略是快速建立品类领导者地位的重要方法,如凉茶中的王老吉,当不断诉求“怕上火”时,消费者开始认为这个场景和自己有关系,并且进入到“火锅店”消费的时候,自然会想到王老吉。场景营销战略要从产品入手,通过销售渠道场景化建设,推广活动的场景化实施,让产品和消费者产生关联,最终完成销售。


产品场景化。包装场景化,必须有一个让人一眼就“爱”上产品颜值的包装。包装新颖可以将死板的终端陈列做活,使其不单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而且还能清楚传递出产品本身想要表达的诉求。命名场景化,还得有一个让人看一遍就刻入脑海的名字。简单好记、容易理解,直接说产品的用途是一种方法,比如:面条鲜、夹馍酱等,简单直接,朗朗上口。


销售场景化。一方面是在销售现场模拟出最为真实的使用场景,指向性很明确的联想功能。这就需要对产品十分清楚,了解产品能否满足客户真实需求;了解客户是否真正需要这个产品;了解客户是否很急切需要这个产品等。另一方面是让产品价格营造场景。让消费者看到产品和价格时,能够感受到产品和自身的价值相符合,简单说,就是产品价格要符合消费者心理价位或社会地位需求。


传播场景化。一款好产品与宣传效果分不开,比如含乳饮料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娃哈哈营养快线能够做到年销售超过200亿?因为宣传恰当运用场景,让消费者身临其境,能够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娃哈哈营养快线的宣传口号是“早上来一瓶,精神一上午”;再如六个核桃宣传口号是“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场景明确界定决定消费者的认可度。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前半句使用场景化提示,后半句直接切入产品或好处。


渠道场景化。让销售渠道成为传递公司产品信息的重要场所。在完成各个层级销售渠道铺货后,要营造出产品在渠道各环节的表现。从产品宣传海报到产品单页,从工作场所布置到终端的表现等。总之,一个产品要想获得成功,渠道场景化营造必不可少。


渠道场景化的范畴是要让渠道商知道产品是在什么样场景下被销售到什么样的场景中,然后会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被消费者使用。场景战略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市场消费趋势为根基,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而产生的一系列企业动作。最为重要的是系统化实施,并不是单一某个板块,产品场景化是根基,传播场景化是树叶,而渠道场景则是树的枝干,只有这些板块相辅相成紧密连接,场景营销战略这棵大树才会茁壮成长。


 


(拓展阅读)


场景化营销是移动互联网的下一风口


互联网争夺的是流量和入口,而移动互联网时代争夺的是场景。仰仗PV的流量时代已经过去,以场景触发(SceneTouch)为基础的场景时代已经来临了,如果巨头们依然固步自封,不学会拥抱场景,被后浪拍在沙滩上是分分钟的事情。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中,原有的流量经济逐渐失效,伴随而来的是如何围绕着场景来构建新的商业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应该遵循怎样的准则?


为什么流量模式会死?


传统互联网的基于流量构建的商业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上似乎不灵了。PC互联网时代,日均百万PV赚不到钱,养不活团队是件丢人的事儿,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日活百万的APP能养家糊口,保持盈亏平衡却是个值得骄傲的事儿。百度解释的原因是“因为广告是按面积算钱的,所以流量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上自然会贬值”。也正是基于这种判断,百度的移动互联网战略是“量不够,人头凑”,我们做不出一个现象级的超级APP,但是我有几十个二流APP嘛。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之争中,二流APP们在超级APP面前全无还手之力,被挤到第N屏,成为用户完全想不起来用的僵尸应用,不但没有办法成为入口,反而差点被丢出门口。这正是百度在BAT里面远远落后于其他两家的最直接原因—移动端战略失误,增长乏力。


作为一个单次关注时间短,关注频次高的碎片化严重的设备,banner条广告是令人难以容忍的。敢在主程序界面放通栏广告的,用户保准跑的比兔子还快。平安夜骗姑娘还得买个苹果,说句玛瑞克瑞斯马斯吧,骗用户就那么简单粗暴的在界面里一加,会点的人除了手滑手欠手抽筋,估计也没啥别的原因了。在一个凳子都要智能化的今天,流量的商业模式还这么简单粗暴,这就是其该死的原因。


从争夺入口到争夺场景


和距离用户相对比较遥远的百度相比,阿里和腾讯在讨好用户方面有着更为深入的思考。他们懂得,在移动端要想真正的影响用户和推倒妹子的原理是一致的,就是要为妹子营造一个她有理由被推倒的场景。所以他们花了大把的银子,为了构建一个用户打车,然后顺理成章的用他们的支付工具付费的场景。滴滴和快的的竞争,在本质上是阿里和腾讯在营造支付场景上的角力。再拿中国互联网另一个已经被证明的商业模式–游戏来举例子吧。构建场景让大R买单这事儿早就让游戏设计者玩的滚瓜烂熟了,想想看,如果没有精心设计的那些付费点,没有利用人性弱点构建的那些场景,用户从腰包里掏钱能那么痛快?真当咱所有人都是王思聪,有钱任性呀。


在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占据领先地位的,无一不是构建场景的高手。陌陌之所以能够在微信的重重包围下杀入华尔街,最本质的原因是他帮用户构建了一个和微信截然不同的陌生人交友的场景—约炮。小米在建立自己智能硬件帝国的同时,也无时或忘构建一个用户能用小米手机进行各种操作的场景。腾讯游戏的成功和其重视社交场景的建设对游戏性的影响关联颇深,阿里则通过自己完善的生态服务无时无刻的构建支付宝的支付场景。正如《即将到来的场景革命》中所言, 互联网争夺的是流量和入口,而移动互联网时代争夺的是场景。


争夺场景需要覆盖,但更需要巧妙方法


一个成功的APP背后一定有着自己的一套构建场景的方法论,但是这些方法都会遵循几个核心原则:


1、构建场景的过程要自然


360手机卫士在收到流量不足提醒短信的时候会引导用户去购买流量包,这种流量包购买的场景构建的就非常自然,让用户更容易接受,而同门师弟手机助手每天不停的给用户推送各种关于下载应用的通知,则是让人不厌其烦。所以,场景的构建应该顺理成章,在用户觉得合适的条件下来触发,而不是无中生有。最近有篇《微信以外精准消息服务》的文章中,提到了已经有人在运用短信等一些开放式的消息,协助构建场景,也是一种比较自然的,不会惹用户反感的营销场景构建形式。


2、构建场景的细节越具体,对用户的推动力越大


携程曾经和太平洋(行情,问诊)保险合作在其APP上销售航班延误险,但是购买者并不多,其主要原因在于携程营造的购险场景不够具体,导致对用户的推动力不足。试想一下,您在购买某次航班机票时,APP会在显示购险按钮的同时给出该航班晚点率高达75%,用户的购买率会不会提升呢?《习惯的力量》的作者查尔斯·杜希格认为,触机(cue)是习惯培养的关键环节,而在触机中更多的体现具体的内容,会有助于加强对用户的影响以及习惯的形成。


3、构建场景应多利用外部触点


众所周知,一个手机里面有高达80%APP是平时不会被用户想起使用的,所以即使在应用内设计好了非常完善的场景构建体系,但是用户不主动使用,这些场景也不会对用户产生影响。而在手机使用环境中,存在着非常多的可供场景化利用的触点。位置信息,通知栏消息,短信都可以作为场景化的触点。而短信,则是作为场景化触点中内容最丰富,却被人们遗忘的最彻底的一个。可以运用银行账单短信,轻易的构建出一个分期付款的情景,可以利用机票短信,构建出一个订目的地酒店的情景,可以运用水电煤账单短信,构建一个移动支付的情景,让用户养成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习惯。翻翻你的短信,你可以轻易的想出非常多的情景,但是这些情景都没有被构建,被白白的浪费了,大家却还在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争得你死我活。不过各大手机厂商和超级APP们已经开始有所动作,联想最新的通讯录产品已经上线情景短信功能,为其提供情景化服务的正是初创型公司小源科技,他们与厂商的合作开发计划已经排到了下半年。由此可见,2015年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的趋势下,厂商们对于这些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也能更好的构建自己O2O闭环的服务是多么的热衷。


嗜血的鲨鱼总是能嗅到海水中微弱的腥味,矫健的海燕总能及时感觉到暴雨的将至。身在这个瞬息万变的IT圈,只有拥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在下一波浪潮来临之时调整自己的姿态,否则即使是无敌巨舰也有可能被掀翻。仰仗PV的流量时代已经过去,依靠以场景触发的(SceneTouch)为基础的场景时代已经来临了,如果巨头们依然固步自封,不学会拥抱场景,被后浪拍在沙滩上是分分钟的事情。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