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营销新观点,为您提供专业的营销管理新观点分享,以及新的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新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新观点
员工没有积极性? 一个可怕的管理信号
发布时间:2016-4-21 14:37:45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农资市场网 摘自:
  

摘要:工作的积极性是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基本保证。在能力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越高,其业绩越大。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引起人的积极性行为形成规律的心理机制为: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工作的积极性是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基本保证。在能力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越高,其业绩越大。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引起人的积极性行为形成规律的心理机制为:需要→动机→行为→目标。从中可以看出,需要是人的积极性行为的基础和源泉。由于需要的驱使,使人产生动机,从而引发人的行为。同时,目标作为行动结果的超前反映,它能促使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对人的行为起着导向、激励等作用。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积极性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人们追求的需要层次越高,目标越明确,动机越强烈,其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就越大,因而其工作积极性也就越高涨、越持久。


但是国内的很多企业还采用强势的管理、恐惧管理来“管教”员工,员工的积极和幸福指数很低,自然产生不了良好的工作质量和忠诚度。


国内某知名企业,以业绩为导向,管理严苛,追求“卓越”,每天晨会是成功学式的鸡血课堂,平时的管理报表繁琐,领导层次之间官僚主义,审批程序层级之间效率低下,每次的审批从基层到总部决策需要5-8个领导签字,周期为一周甚至更长,很多市场问题解决滞后,领导对下属更是耳提面命,加之这个企业的薪资也就是行业水平,只是个名企,但是由于这种高压的工作和收入不成比例,员工缺少关爱,被机械化的管理,却没有得到更大的回报,因为失衡而离开。每年有大批量的销售人员离职,企业总是不断的招聘,不断的走人,恶性循环。


这类情况也代表了中国一大部分企业的行为,值得思考。员工的离职有一半的因素是积极性不断降低的结果,如果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高涨,一般也很难离职,没有了积极性和归属感,失去了工作的动力,更没有了所谓的忠诚度,工作效能低下,离职也是在所难免的。


“士为知已者用”


帮助员工实现个人发展和个人目标,你必须重视员工的个人成长与发展,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时,这么做不仅可以使员工发挥自己的最大力量,也能做到知人善任。


所谓知人,就是要了解下属的德才学识、性格作风。有的人办事果断、雷厉风行可性情急躁,有的人足智多谋、温和可亲却优柔寡断……作为领导,必须针对各人特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属虎的上山,属龙的下海。知人的另一面还包括乐作知音。关心爱护部下,满足下级的心理和感情需要,积极帮助下属解决实际困难,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帮助员工实现个人发展和个人目标,就必须重视员工的个人成长与发展,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时,这么做不仅可以使员工发挥自己的最大力量,也能做到知人善任。


“士为知己者用”,理解、关心、信任、宽容和尊重人,着意创造心情舒畅的环境,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理智的共鸣与情感的呼应。因此,作为最直接的上司,应经常找下属谈心,工作取得成绩应及时表扬祝贺,遭到挫折不幸需关怀慰藉,同事间出现矛盾,应及时解决,努力再造愉快、宽容、理解和友好的氛围,摆脱尴尬困境。一句话,要有意识地在相处中进行感情投资,给人以平易近人的感觉,使大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在讲制度、讲正气、讲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地放松管理的“缰绳”,尊重人信赖人,给部下以平等的心理满足。


作为领导,如果事必躬亲,就是做儿子做孙子,也会上下不讨好,且会忙得焦头烂额。高明的人懂得授权。把应当委让之权真正交给下属,以最大的限度挖掘利用其能力,发挥积极性、创造性。这样一方面使同事们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发挥才能的天地,另一方面能极大地激发同事们的信任感和工作热情,从而司其职、尽其责、得其智、成其事,而且也能使自己集中精力抓大事,种好“责任田”。


机械式管教,缺乏人文关怀


对于只会单纯的分配任务,不与自己做任何沟通,出现问题不首先考虑如何解决,而是指责下属错误,甚至不给学习的机会,从不主动关心下属,只有工作,没有任何其他联系,这些问题同时反应了领导本身能力不强。


做一个除了工作以外还有情感的领导,并且很容易形成基层员工对上司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管理者必须了解员工的工作动力,首先你应该知道,如果员工的工作既能满足自己的个人需求,又对公司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他们将更愿意发挥自己的最大力量。管理者还要设法让员工在公司里自我感觉良好,并且让他们的工作有助于获得这种感觉。


薪酬激励是硬伤!


科学的薪酬激励制度是管理者为了提升工作激情和动力,而实施的一整套涵盖激励原则、奖励规则、奖励流程、效果评估等在内的制度。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员工抱怨:“工作积极性没啥谈的,最主要的就是赚不到钱,收入太低!”类似的问题很普遍,也基本上是员工跳槽离职的首要原因。对于能力不够的员工另当别论,该淘汰就要果断的淘汰;对于能力很强,能为企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大部分优秀员工,薪酬的规划是尤为的重要。


薪酬不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着员工的自身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一个科学有效的薪酬制度就是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吸引人,留住人,发挥人的能力。能够让员工充分发挥出最佳的潜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就要求企业要做到:建立公平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确立具有公平性和竞争性的薪酬;实现薪酬与绩效挂钩;支付薪酬上要满足层次需要;设计适合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通过薪酬激励,促进员工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关系。考核的合理化、公正、公平,是全体人员认识到考核的有效性。


除了常规的薪酬激励以外,对团队的激励要注意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让更多员工拥有企业的主人翁意识,避免因为短期的利己行为而做出损害企业长远发展的事情。此外,也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注重对销售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使得通常定义中短期职业生涯的销售人员,也能够有不错的长远发展机会和空间,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的销售队伍和人才储备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和价值,促进企业发展。


体制繁杂 员工力不从心


管理本来不复杂。管理就是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流程化,在流程化的同时,把做事的程序、标准制度化。如果再建设一个好的企业文化,这个企业就会活力迸发。


但是目前很多家族式企业、发展壮大的成长型企业,甚至是规模较大的老企业,并没有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在部门增多,事务增多,市场扩张阶段,难以控制局面,甚至管理更加混乱。凡是管理混乱的企业无不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一人能拍板决定的事情交给毫不相干的人讨论再三,由于议而不决、门户之争、部门利益等种种原因,让企业人浮于事,一方面人满为患,另一方面,许多事情又无人负责。扯皮、推诿成常态,孤芳自赏、贬低他人成习惯。企业规模扩大了,效率下降了,人人有意见,个个无良方。


以上问题因为管理制度不健全,多头领导,企业职权责任不清晰,部分合作不融洽等企业内部的病症引起,但会直接影响到基层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激情。


他们并不会因为内部流程过多、沟通成本过高而故意降低工作积极性,对他们而言,繁琐的流程与复杂的人际沟通导致了他们“被动降低积极性”,不是不想做好,而是精力全部花在沟通与流程上,用来认真工作的时间实在太少了。例如有些企业负责的报表统计,繁琐的审批程序,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配合不利,影响工作的进度推进,长此以往,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下降。因此简化工作流程,优化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综述:让管理回归简单化、流程化、高效化、人文化,员工的积极性将会倍增,企业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