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营销新观点,为您提供专业的营销管理新观点分享,以及新的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新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新观点
雅虎即将逝去,但我们真的了解这家公司吗?
发布时间:2016-5-5 15:13:24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文章来源 :Mashable 摘自:
  

我们真的了解雅虎吗?自诞生以来,雅虎已经走过了 20 多个年头。但就像那些只有在家庭聚会才能看到的堂兄弟姊妹一样,我们对于这家公司只是一知半解。而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恐怕连雅虎也没能很好地看清过自己。


1994 年,雅虎成为了第一家进军互联网搜索领域的公司,但这种领导地位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雅虎在当时使用的是所谓的「浏览树」分层搜索体系,但由于缺少智能化引擎的支撑,因此和 Google 公司的搜索结果对比,雅虎搜索引擎的反馈结果显得非常愚蠢,根本一无是处。最终,雅虎被迫对其他搜索引擎发起许可,例如 Google Bing


雅虎公司也曾经企图将自身打造成用户接触线上内容的统一入口,并在首页提供天气、新闻、财经、运动等内容服务。在鼎盛时期,雅虎公司甚至还提供整站托管、聊天室、群组和邮件等服务。雅虎公司的产品政策主要参考了早期的竞争对手美国在线服务公司。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两家公司目前都存在被 Verizon 公司收购的可能性。


在谣言再起的今天,我们难免会感到好奇:雅虎公司到底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是因为存在根本性缺陷吗?为何甚至连出售资产、关停业务、驱逐前任领导人以及聘任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这一系列措施也不能将其挽救?


雅虎公司的逝去是否终将不可避免?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能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让人感到困惑的历史


如果你曾经阅读过雅虎公司在过去十几年中的故事,想必你会有种乘坐过山车的感觉。每一任 CEO 的离去所代表的都是一个谷底,而每一位新任 CEO 的到来都会再次引爆乐观情绪。


不论是联合创始人兼前任 CEO 杨致远(Jerry Yang)、蒂莫西・库格尔(Timothy Koogle)、带炽烈色彩的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带好莱坞色彩的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斯科特·汤普森(Scott Thompson)还是现任 CEO 玛丽莎·梅耶尔,每一任领导人都为雅虎公司的前进路径而想破脑壳。每一任领导人为雅虎公司制定的企业使命也大相庭径。


1996 年,雅虎公司所提供的还仅仅是互联网导航服务。而到了 2012 年,这家公司却试图成为一家数字化企业。玛丽莎·梅耶尔 于 2012 年下半叶上任,当时她曾承诺让雅虎公司回归其根源。但从现在看来,梅耶尔的策略根本没有任何价值,因为雅虎最开始是一家提供搜索服务的公司。从 2012 年开始至今,雅虎公司的搜索业务几乎全面由微软公司提供支持。由此看来,梅耶尔所谓的回归根源指的大概是雅虎公司将会回归微软公司的根源,并寻求成为一家科技企业。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却也不无道理。


梅耶尔给雅虎公司下了一个极具夏尔巴色彩的定义:「作为一个向导,雅虎公司专注于为用户提供信息、连接和娱乐等服务。」这是一个看似恰当但含糊不清的定义,活像是一件可以和任何类型的衬衫搭配的米黄色外衣。


笔者一再强调,雅虎公司若想赢得生存,他们首先需要脱离同时成为媒体公司和科技公司的幻想。但梅耶尔所下的定义却为含糊不清的现状留足了生存空间,她将以效用为导向的「连接」和实质内容(「信息」和「娱乐」)捆绑到了一起。


梅耶尔尝试驾驭的是两艘大船,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雅虎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大幅翻新,同时还引入了凯蒂·柯丽克(Katie Couric)和戴维·伯格(David Pogue)等新鲜面孔。此外,她也对雅虎的主要资产进行了更新,例如天气、地图以及网络相册等服务。


新希望的降临


2013 年,笔者曾参观雅虎公司位于加州森尼维耳市的园区。由于梅耶尔公务繁忙,笔者在走访期间始终未能获得其接见。这一切都可以理解,因为 2013 年正是梅耶尔上任后的高峰期,她的工作自然非常繁忙。


正当笔者安坐在公司园区的咖啡厅时,两位雅虎公司的公关代表正在对梅耶尔所引发的一切改变大加赞赏。在梅耶尔上任之前,公司园区的停车场在早上通常都非常空旷,员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上班时间。当时雅虎公司的整体氛围非常暗淡。梅耶尔让整个公司和团队的氛围再度活泼了起来,员工也变得更具责任心。当时和我交流的工程师尤为兴奋,他感觉员工有了可以专注和奋斗的目标。


正当笔者在品尝咖啡时,一位公关部门的员工向我强调,称她所发表的言论并非单纯出于岗位性质的考虑:在梅耶尔上任后,雅虎公司的员工都感到非常兴奋,整体氛围让人感觉非常良好。当时身处现场的笔者也受到了这种氛围的感染。然而在今天,那位公关部门的员工却早已离职。


笔者已经多年没有涉足雅虎公司的园区。在撰写本文时,笔者特意在收件箱中进行了寻找,并翻阅了当时雅虎团队所发送的邮件。在这次寻找过程中,笔者发现自己和雅虎团队之间的邮件往来于 2014 年出现了中断。当笔者向一位同事提及此事时,他表示这或许是因为笔者所在的公司在过去几年中没有做好和雅虎公司的维系工作。


同事的评价无可厚非,因为笔者所在的公司确实没有进行任何维系工作。但当初期的热情和激动消退后,人们应该不难察觉到,梅耶尔所接手的毕竟还是那家雅虎公司,围绕着这家公司的问题已经出现了将近 10 年之久。雅虎公司拥有众多产品,也成功捕获过众多的眼球,但它却没有表现出任何战略上的焦点。


此外,雅虎公司还在自己最需要公关活动的时候撤出了大部分公关资源。尽管这不能说是雅虎公司最大的一个战略性错误,但这个错误的出现却让雅虎公司的未来变得更不乐观。梅耶尔无疑是一个沟通领域的专家,但她只会和处于媒体生态链上游的人群发起沟通,这种做法会让梅耶尔失去许多和用户交流的机会。


这一切到底是谁的错?


当曲终人散,梅耶尔离开雅虎,且雅虎被分拆出售的时候,人们或许会开始质疑她是否为 CEO 的最佳人选。笔者并非这个群体的一员,从梅耶尔任职 Google 期间的表现及其对众多应用面极广的产品(包括搜索引擎、Gmail Google 地图等)所施加的影响力看来,她的能力根本毋庸置疑。


那么,梅耶尔是否过于偏向媒体行业,以至于忽略了雅虎作为科技公司的核心呢?后者显然更加接近梅耶尔的老东家 Google 的战略,她为何会对其置之不理呢?她明明可以在上任期间出售雅虎公司的媒体业务,并用出售业务所赚取的资金以及雅虎公司手握的阿里巴巴 20% 的股权打造出优秀的产品。凭借这些条件,雅虎甚至可以进军硬件行业。


梅耶尔拥有从事人工智能业务的背景,她完全可以打造出雅虎专属的 Siri,甚至是和亚马逊公司的 Echo 相类似的智能机器人。如果梅耶尔能先知先觉,她甚至有可能先于亚马逊公司打造出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当然,想要进入硬件行业并非易事(这一点只需询问 Google 就知道),因此这个尝试或许也会以失败告终。


梅耶尔也可以让雅虎公司的移动业务加速发展。与其苦苦周旋于困扰了雅虎公司 10 年的品牌界定问题,梅耶尔应该将发展移动业务的方针提升为雅虎公司的企业使命:「雅虎公司是专注于为用户提供信息、连接和娱乐服务的移动向导。」确实,在企业使命中加上一个词语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家拥有上千名雇员的公司的命运,但这至少能够发送一个信号。


2016 3 月份的一次采访中,梅耶尔坦承自己应该将移动业务的开发人员从 50 名增加至 500 名。这番言论非常引人深思,但笔者并不认为梅耶尔具备重点发展移动业务的先见之明,至少和 Facebook 的步伐相比要相形见拙。正当梅耶尔深陷于雅虎公司的内部问题中而不能自拔时,扎克伯格却坚定了 Facebook 要发展移动业务的决心。


扎克伯格为 Facebook 更换了全新的装备,而梅耶尔却采取了差异化战略,她开始招兵买马,并大肆收购其他公司,甚至连 Tumblr 也被雅虎收归旗下。针对 Tumblr 的收购对于雅虎公司而言应该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当时也引发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只可惜最终雅虎公司还是未能很好地契合人们的期待。Snapchat 的兴起也撼动了 Tumblr 的核心用户群体。


不论事件的来龙去脉有多么复杂,在移动互联网领域,Facebook 一再攻占城池,而雅虎却注定只能望洋兴叹。


不论最终对雅虎公司发起收购的是哪一家企业,雅虎的未来将会和过去发生很大的改变,关于雅虎公司 CEO 人选的讨论也将告一段落。由于雅虎公司很可能会被分拆出售,因此每一个部门的战略将会和未来的母公司高度统一。


围绕着雅虎公司的困惑将告一段落,雅虎公司也将以另一种形式获得新生。鉴于此,这篇文章恐怕是笔者针对雅虎公司所写的最后一篇文章了。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