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营销新观点,为您提供专业的营销管理新观点分享,以及新的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新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新观点
和趋势作对的人,都破产了
发布时间:2017-3-3 16:50:42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来源:理财中国 王志纲工作室 水木然 摘自:
  

其实很多成功和失败,很大程度上都不是自己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被大趋势给决定了。如果在一个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场上的时候,我发现赚钱一般都是辛苦钱,也就是跟人比体力才能赚钱,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调研,那些都是辛苦钱。唯一盈利性的机会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猪都会赚钱的时候,我才有赚钱的机会啊。


我们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是资产升值,大量的房地产商在过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实是极强的,在过去十年买了房的人也基本都赚了!


那么未来呢?只有了解中国未来的大趋势,我们才能赚大钱!十八大之后,经过两年的试水,未来三年五年,乃至三十年,中国将会是什么变化?在此后的三十年里,我们习以为常的发展方式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未来的三十年是一个“大立”的时代,将会带来“三个重建”。


第一、重建秩序


前三十年“大破”,后三十年“大立”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总共三十多年的过程。前三十年,可以说叫“大破”,破掉了许多传统的东西。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发展就是硬道理。国家鼓励的是敢冲、敢想、敢变。


中国仍存在相信“法不责众”、“一俊遮百丑”、“灵活变通”的观念,这些惯性思维都是已经形成了一种潜意识。在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之下,很多投机者都成了高官或富翁。


如今,这样的潜规则已经行不通了,“大破”的时代已经过去,“大立”的时代正在到来。为了破解这种潜规则,需要重建规则和秩序,所以这次的反腐是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可以说是要彻底的连根拔起。


第二、重建道德


重建道德,也就是重建文化


中国几千年出现的问题,要想找到长治久安的道路,既要向西方学习,更要去学习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我们很多优秀的东西都丢掉了,而如果没有道德、操守、文化、诚信,它将使很多人都变成了经济动物,一切都是钱为大。


从现在开始五到十年,最重要的肯定是“信用”。没有信用,将会寸步难行。不讲信用的代价将会越来越承受不起。


现在我们迫切地需要重建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都已经开始反哺民间。


重建道德,需要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这个过程大家都将会经历。


第三、重建生态


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逃不过三个阶段:第一是原始生态;第二是破坏生态;第三阶段是重建生态。


英国伦敦100年前还被称为雾都,现在只要不下雨都是蓝天。日本用了30年来整治环境,在东京街头走了两个小时,你会感觉环境非常好,见不到一点垃圾。所以,谋求发展不要只看当下,要看长远,以重建生态为方向,引领产业走向高端。不管做旅游、农业还是科技,思路都应该是一样的,往后凡是企业做跟生态有关联的产业,都大有希望。所以,我们现在不要过度追求发展速度,企业要实打实的去经营,努力挖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三十年,金矿在哪里?


前三十年如果说是“平台为王”,那后三十年肯定是“内容为王”。


前三十年,很多发了财的老板都是靠跑马圈地,抢占资源。做煤矿的企业抢占资源,现在能源价格下降了,全部套死在里面;房地产企业也是如此,原来我们做地产的时候,一百亩就了不得了,现在动辄上万亩,很多企业也套死在里面。以前追求速度,很多做房地产和城市运营的,大多是在玩概念和炒作,很少有人下功夫去完善它,真正去做内容。


下一个三十年是“内容为王”,“平台”因“内容”而产生价值。


做健康产业的企业,做的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生命疗养仪器,但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以前企业考虑的是做规模和速度,现在更应该把内容做实,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很多房地产商已经低下高贵的头,倒过来找做具有养老产业内容的产业合作。下一步将出现一种现象,会做内容的企业将变得奇货可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今天的中国平台过剩,内容匮乏。所以下一个三十年从“平台为王”到“内容为王”。做服务行业、做餐饮、做保健养老产业的,未来都会找到发展空间。


前三十年重点在“吃、住、行”;


后三十年重点将会在“游、养、娱”


过去三十年经济粗放式发展,属于吃饱的阶段。“吃”指的是饮食方面,前三十年,一个娃哈哈就能让宗庆后成为中国首富,卖饮料、食品就能有很大的发展。


“住”,中国十多年来一半以上的首富都是做房地产的,未来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可能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打折,甚至血本无归,只会盖房子、卖房子是走不通的。


“行”,指的是汽车,这些年我们国家的汽车销售量连续几年都是全球第一,结果到处堵车,造成城市环境恶劣。现在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下一步可能会有很多有钱但是注重环保的人会选择高铁出行、环保出行。


未来三十年企业的机会在哪里呢?


第一是“游”


“游”就是提高生活品质,走出去游玩、游乐、旅居。旅游不是说收门票就完了,现在中国的旅游还是“一边捆着草,一边饿着牛”,旅游休闲度假市场已经出现井喷式增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休闲市场。


第二是“养”


“养”是养老、养生、养心和养子。这对公众而言,是个巨大的刚需。尤其是教育行业,孟母为什么三迁?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孔子家语》里有这么一句话:“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今后对于孩子的培养教育将是一个重点,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第三是“娱”


“娱”就是娱乐,更宽泛地说是文化产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娱”包括手游、电游、体育产业、文旅产业。前两天,王健林花了几十亿打造汉秀乐园。他为什么敢砸这个钱?因为他知道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宋城的老板黄巧灵,15年前创建宋城,刚开始晚上没客人,为了吸引客人,就打造了一台戏,叫《宋城千古情》。大约八年前,忽然出现一个变化,很多人为了看这台戏,白天不来宋城,反而晚上来。黄巧灵发现这个变化之后,就把重心放在了这台戏的打造上。黄巧灵说,到现在打造了三台戏,一台戏三千多观众,凭这台戏就可以上市。


这就是中国正在出现的变化:很多人开始把配菜当作主菜,在这背后,正是从“平台为王”到“内容为王”的转变。把产业玩出来,特别是随着新生代成长起来,好多新玩法的出现,都意味着巨大的金矿。


未来财富如何增值?


加大资产的杠杆效应


简单算一下,如果每年的资产增长在10%,刚刚对得起这个时代。


任何一个单一的理财产品都难以给到你这个收益,所以一定是复合式、组合式的资产投资,要保持比较激进的杠杆资产。全世界现在都在大规模地印钱,从美国到欧洲,到日本。


日本过去三年里面,货币发行量增加了一倍。现在全球处在通货紧缩时期,所以从财富安全性的角度来讲,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把钱都花出去,不管买什么都是对的。要保持相对激进的理财的态度,才可以保证人民币的保值。


股权投资+投资创业者


投什么呢?从最激进的角度,未来十年中国最值得投资的是两方面。一个是投好的企业,第二是投好的人。


现在新三板3200家公司,两年之内我认为会超过六千家到一万家。现在中国每年的基金信托债券业务大规模发展,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中小企业创业公司。


政府提出了全民创业,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要去投好的企业。所以,股权投资是赢得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重要的手段。


第二是投“好的人”,“好的人”就是二十年前的我们。二十年前的年轻人,都是今天的80后、90后,你要找到那些好的人,可能是你的孩子,可能是你的下属,也可能是马路上的小伙子,对金钱渴望的人。找到他们,把钱投给他们。


那么像60后、70后出来的朋友们,未来对于商业世界的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呢?


是拿着我们上半场赚的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把钱放在中国市场,全球市场,支持年轻的企业和年轻的人。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看下半场的建设。这是第二个策略。


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和优质的不动产投资


前面的一半资产做一些非常激进的措施,另一部分应该拿出来进行全球化的资产配置。


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很多有人到美国去买房子,或者去欧洲买一个商铺,而真正的全球化资产配置应该是交给专业公司打理的过程。


要安排一些对冲性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仅是买房子、买商铺那么简单,这是全球性的一个资产配置,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接下来就是优质的不动产投资。过去十几年,你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买的房子都是对的,但是在今天,我们谁也不敢想这句话。一个城市的房子,值不值得购买,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


首先要考虑这个城市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它的人口是流出的还是流入;


第二,这个城市过去几年的工业产值是增长还是降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是怎么调整的;


第三,这个城市过去几年和未来几年,土地出售是不是理性的,库存量是多少,也要考虑;


第四,这个城市政府施政效率是高还是低,公共配套到底怎么样。


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才可以决定,未来几年这个城市的房子是涨还是跌,能够买还是不能够买。


今天买房子不能闭着眼睛买,要睁得非常大才可以买到好房子,好的不动产还是值得珍藏和配置的。


要投资两个东西,自身健康和精神消费


我们要去看好的电影,去旅行,要读书和看好的歌剧,我们要知道全世界人类文明到今天的很多成果,要用金钱和时间去交换它们。我们不应该只是天天忙着赚钱。


只有投资这两项以后,我们才能真正跻身中产阶层。


未来的生意怎么做?


首先,中国传统商业正在迎来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大洗牌。我们正在目睹到的是:商场、超市、零售,作为传统商业的三大支柱,如今步履维艰,很多品牌如履薄冰,甚至九死一生。


从太平洋百货、王府井百货到万达百货;从沃尔玛、家乐福到乐购;从美邦、达芙妮、到百丽,甚至麦当劳、湘鄂情、俏江南等餐饮品牌,还有很多家装、卫浴品牌,几乎都遭遇了业绩下滑和开始关店的悲惨命运。


就连引领新商业模式的快时尚品牌——ZARA,也关闭了它中国区最大的旗舰店(成都乐森购物中心),开店速度在放缓;H&M进入中国以来也开始首次下降;优衣库的营业利润与净利润也出现了双双下滑,2017年伊始就关闭了四家门店。这几个后起之秀也难逃这一轮大洗牌,所谓的新模式或将成为历史。


我们很有必要先把传统商业的问题先梳理一遍:


传统商业链条上每一个环节都有难以承受之重


对于生产商(工厂)来说,用工成本越来越高,税率负担越来越重,而且随着出口形势的下行,很多都从出口转内销,导致国内竞争更加激烈,再加上很多工厂都是贴牌去生产,产同质化严重,没有附加值,利润越来越低,工厂倒闭的越来越多。


对于品牌商来说,上下游三角债缠身,而且库存居高不下、电商冲击严重;利润率也急剧下降,再加上属于实体发展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这让资本市场望而生畏,于是越走路越窄。


对于百货商城来说,他们对发展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扩大营业面积、内部豪华装修的层次上,然后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规模经济效益递减。再随着品牌商的兵败如山倒,撤柜比入驻的多,倒求品牌商的反向趋势已经形成,各种装修补贴和广告补贴已经让百货业的业态成为鸡肋,商场周边街店与小型小商圈的开成更是雪上加霜。


对于代理商来说,他们只是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受制于品牌商的各种政策,没有发言权,他们手里大量的资金已堆积成货,各种新模式、新想法、新技术因无法与品牌商的整体战略规划同步也屡屡搁浅,可谓进退两难。


对于终端店来说,房租和百货商场的扣点居高不下,打折促销已经成销售必行之道,有折有卖,不折不卖,然后还得跟电商拼价格,在销量和利润的夹缝中左右纠结。


总之,这就是传统商业的现状:每一个环节的老板都太累、利润都太低、人才都太缺、风险都太大。老板们都觉得太乱、都不缺想法、却又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当然,一部分人开始出来折腾新概念,从020到互联网+,再到互联网思维,结果都是昙花一现,折腾了一番还是回到了原点。


其实,我们之前的创新都是概念上的创新,根本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身。


传统商业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追溯一下上述环节,会发现“库存”和“折扣”,是吞噬传统商业的两大黑洞。库存导致低效率,折扣导致低利率,这两者都是可以致命的,更何况叠加到了一起。


这就是传统产品的通路,是一种连锁的大批发模式,每一个下游环节必须先花钱向上游环节拿货,而且每一个环节拿货的数量都是有要求的,因此产品不是卖给消费者的,而是先卖给了代理商,代理商再卖给了经销商,最后才卖给了消费者。


这其实是一种自上而下式的摊派做法。但是产品的销量是一定的,超出市场消化能力之外那部分产品就变成了库存,层层分布在各个环节手里。


那么,“折扣”是怎么产生的呢?


库存导致了资金回流与周期问题,各级为了甩掉自己手里的库存,总会尽可能的给到下级更低的折扣。因此,降价是传统商业最原始的诉求。


再比如,做大的代理商会拿渠道来威胁厂家,你必须降低折扣(比如按3.5折供货)我才继续拿货,而做得半死不活的代理商,你不给他降低折扣就马上关门了。


这种逻辑传导到产品的价格上就导致价格战,有折有卖,不折不卖,你低我更低。


而厂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在降低折扣的同时,抬高了产品的标价(吊牌价),但是标价远远高于成交价,因此整个市场完全陷入了没有章法的局面,混乱不堪。最重要的是:品牌价值也开始贬值。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国内的品牌,诸如李宁、美特斯邦威等等好像一年四季都在打折……于是很多品牌积累多年的形象被“折扣”一招打败。


这就是大批发时代的商品通路模式,已经濒临崩溃。


打响商业革命第一枪的就是电子商务,因为电商没有渠道挤压,实体店7折、8折可以出售的,它们能5折、6折就出售。


品牌商一看这样下去就乱了,于是那些依靠实体店的品牌商,开始压制电商的发展,坚决杜绝网销。


然而此时商业的逻辑已经被互联网改写了,硬堵不如疏导,排挤不如利用。可惜很多品牌商都是被革命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的。


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在于:破除层层盘剥,消灭层层障碍


未来的商品应该直接从品牌商手里卖给消费者,然后从工厂到经销商等各个环节再来分配自己的利润,这里没有供货价,也没有供货折扣,而是由品牌商根据库存的仓位,统一制定零售成交价。


这就要求品牌商对终端零售必须有定价权、管理权,而以前的连锁经营模式诸如:直营、加盟、托管、联营,或者在此基础上的改良模式:保毛利模式、反保底模式、成本+利润模式,都做不到这一步。


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未来要实现同款同价,破除层层批发,就要做到直营店、加盟店和线上店的“三店合一”模式,而三店合一的最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将加盟店直营化?


加盟店直营的核心在于,将终端(实体)店的资产和跟品价值联动起来。


其实在实体店经营过程中,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零售流水的价值。


什么是资产?能“确权”的部份才能称得上资产。一个门店有什么东西可以“确权”呢?首先,门店的所有权是房东的;门店的经营权是承租人的。此外,门店还有一项资产,是收益权。收益权就是一个门店的营业流水。


把门店的收益权变成资产的唯一路径就是“资产证券化”。所谓门店收益权的资产证券化,就是把现有的门店收益权份额化以后,让投资人投资,投资人只要参与门店的投资,就可以分取门店的收益权分配的部分收益,最典型的就是海澜之家的模式。


因此,这就发挥了金融的杠杆作用,将实体店的收益权盘活。


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其它行业。未来,每一个行业都必须发挥金融的作用。因为金融的本质是信用,我们把信用价值利用出来之后,产品流通的速率就会大大提高。


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加盟店,我们只需利用加盟商上缴的保证金作为担保,形成现金与债权的双授信,实现加盟商第一家店投入后,就可以借助银行的循环授权获得后续门店的投入资金。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解决产品本身的附加值问题,那就是文化的力量,以及电商所能解决的生产资金先回笼和用户锁定的问题。


这就是未来的商业通路,也可以成为零售业的四个现代化:


01  直营店资产证券化:将所有门店零售额进行资产打包后,通过各大交易平台进行发售,实现投资份额的流转交易;


02  加盟店金融化:利用担保资金和债券的双授信不断往前开店。


03  产品差异化:利用文化与跨界的软资产元素,解决产品同质化与文化附加值不足的问题,展开差异化竞争;


04  电商众筹化:以电商平台为众筹路径,可以在平台充值消费,这就回笼了产品生产资金,并形成流量入口,还能在三至五年内有效的锁定电商平台的消费用户。


那么,如何布局一个品牌的“商品通路”呢?


首先,将所有门店零售总额的50%进行打包销售,一次性拿回投资款。


其次,利用手中的投资款和加盟店的担保资金,将加盟店收归成直营店,并反承包给加盟商,将所有门店直营化,称为合作直营。


2017年将是整个实体店(终端)最苦难的一年,也是最适合抄底收购的时机,我们可以在此时完成终端店的布局,同时为所有的单一门店配备网店、微店,进行三店合一的配套。


紧接着,每年可以打造些爆款,借助于文化和影视的大宣传窗口,通过明星的粉丝效应引导爆款的产生并增加产品的厚度。


这就使各终端门店和总公司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了“总公司——分公司”的关系,每个门店按照分公司的标准进行打造和财务处理,于是门店是大家一起合作的,管理机制完全按直营体系进行,品牌商统一定价、统一管理、统一调控货品,然后与加盟商一同分享利润。


此时商业的两大致命问题“价格战”和“库存”也消失了。


1、库存的消失。每家终端店根据销售情况来配货,货物销售情况每日通过云仓储系统自动记录,总部根据月度或者年度的汇总数据及时进行商品生产配送,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终端库存。


2、折扣的消失。不管是网店、实体店还是微店,都一个价,这就从源头杜绝串货行为,所有产品按以往销售情况划分为畅销款,平销款和滞销款来处理,畅销款按原价卖,平销款按活动价卖,滞留款按处理价卖,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价格的公正合理。


这就是零售的四个现代化,也是未来的“商品通路”。是一种更加高效的管理和运营模式。这种模式把大家从松散的对接,变成一个紧密的衔接,反应会更快、摩擦会更少,协作更加高效。


从投入和产出比方面来讲,四个现代化的结果如图所示:


我们可以发现,未来公司做大的秘密只有一个,就是:平台化。


平台化的本质就是商业从“竞争”时代跨入到“大协作”时代。


因此,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有人悲观,有人奋起。


悲观的人认为中国开始做什么都不赚钱,因为所有商业逻辑都被推倒。


奋起的人看到了商业重组的希望,认为中国所有的生意都值得从头再做一遍!


所谓“无破则不立”,“危机”二字的真正含义是“危险+机会”。


商业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