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营销新观点,为您提供专业的营销管理新观点分享,以及新的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新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新观点
“颜值经济”时代,“长”的好看就是天理
发布时间:2017-3-9 11:03:06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来源:澎湃新闻 摘自:
  

最近参加了一个饭局,出席人士以媒体人为主,而且多为资深前辈。


过去几年,由于政策或商业方面的压力,媒体人纷纷转行创业,由于专业和资源的延续,他们转行也多半会以文化产业为主。饭局上的前辈,过去的新闻人,今天已摇身一变,成了大公司的公关总监、广告及电影公司老板、自媒体公司主创。老伙伴见面,分外妖娆,除了互相敬酒吹牛,我发现大家的话题离不开一个共同焦点:网红。


网红之所以成为关键词,乃是和当下媒体转型有关。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电视、报纸为主的传统媒体开始衰落,以手机为端口的新媒体兴起。于是,媒体话语权逐渐从过去的专业人士滑向普通个体。在这样的语境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焦点,只要他/她有办法被关注。


媒体人创业深谙“关注度”之道,组织各方资源时,也会围绕“如何提升关注度”这一核心议题——因为关注度意味着流量,流量意味着价值,有价值就有钱。


凡是基于“关注度”的商业模式,统统称作“网红经济”。


有些人因为口才好被关注,比如高晓松;有些人因为文采好被关注,比如梁文道;有些人因为财富多被关注,比如王健林;有些人因为出身好被关注,比如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当然,也有些人,仅仅因为长得好看就被关注。有口才、有文采的人,难找;财富多、出生好的人,未必稀罕做网红;但“长得好看”的人,是个富矿,而且这一优势也不需要多少时间上的积累,成为迅速获取关注度的良方。


于是,“网红脸”应运而生。有些姑娘天生丽质,投身网红事业自然顺理成章;而有些姑娘资质平平,但为了吃上“长得好看”这碗饭,不惜花重金去整容。国内整容行业近两年可谓蓬勃发展,我周围也有投身整容整形行业的好友,赚得盆满钵满。


可是我发现,大家都偏爱“长得好看”的人,却不太看得上“整得好看的人”。这次饭局上诸位都是读过些书的人,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能就美学话题侃侃而谈。对于整容这档子事,也难免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去审判,表示各种看不上。


我问:为什么看不上?有人答:因为太肤浅。我问:哪里肤浅了?反问道:为了好看,就去整容,还不肤浅?


从古至今,相貌从来就不是一张简单的皮囊。人们愿意去追逐好看的人,就如同蜜蜂愿意去追逐美丽的花儿。好看的脸能给人带来愉悦,还能获取足够的社会资源。然而,世界并不公平,资源向来不是平均分配。


正如人群中高智商的、出生优渥的人都是少数,良好的相貌也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当那些相貌上并不出众的人意识到,有些人能仅凭天生丽质获得巨大资源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去整容:凭什么那个人运气这么好,长得这么好看,为什么我不可以?


想通过整容矫正一下“自然界的不公平”、挽回一下天生差运气的人们,认为这个世界是被“美貌是一项资本”这样的公式所支配的。可问题是,这项公式是由谁推导出来的?又是谁在灌输的呢?


是父母、是老师、是邻居,是周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人,是受社会既定价值观影响的每一个个体。长辈们碰到“好看的小孩”会上去逗弄两下,老师遇到“好看的学生”会给更多的活动机会,陌生人走在路上遇到“好看的异性”会上前索取微信号。我们那些有意无意的行为其实都在默许甚至助长这股“美貌下的不公平”。


是,你可以说那些姑娘为了好看去整容是肤浅,但她们去整容不是为了让看的人觉得好吗?当然,你还可以说,人应该为了自己,而不该为了他人而活。但是我们无法取消“看”这一词的双重性,无法取消看者与被看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也无法取消人的社会性,即个体之间的不可分离性。所以,与其去说那些整容的姑娘肤浅,不如说那些发明并且启用“颜值”一词的人肤浅,是他们在推广“美貌打分系统”。


有人举手说:通过整容追求好看不等于追求美,美是一种自然的东西,自然即为美。


然而,这种说法甚为可疑。


首先,自然无美无不美,如同天地无仁无不仁。亲临过非洲原始森林的人会发现,原始森林布满荆棘,到处潜藏危险,不经历野外生存训练的人根本无法在那里存活。我们说某样东西“美”,是因为我们认为它是以一种有秩序的方式呈现的。可世界本身并无序,只是当我们被训练得能够以理性的目光观看时,世界才“显得”有秩序。人类赞美自然的“美”,实际上是一厢情愿。


其次,人类事实上从来也没有真正追求过自然。恰恰相反,人类一直都视自然为敌人,都在以克服自然为己任,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更是如此。按照自然法则,人类的平均寿命不过三十五,但人类发明了医学,人均寿命被延长至六十、七十甚至八十;按照自然法则,人类过了二十八岁,皱纹就会以加速度的方式出现,但人类发明了各种护肤品、保健品、手术方案,以抵抗形体的衰老。


既然我们能接受以医学提高生存率、抵抗衰老,为什么不能接受以医学使得人变得更美这一做法呢?


又有人举手说:整容太夸张,简直是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受不了。


我问:那么矫正牙齿算不算整容?有人答:不算。我问:为什么?答:因为矫正牙齿不会让人认不出来啊。我答:对于盲人来说,那就是整容,因为盲人靠听力认人,牙齿矫正了,声音就变了。众人不知如何回答。我追问:矫正牙齿是否让人更美?有人说:是。


如果矫正牙齿是美容,那么剃胡须、理发染发、种植头发等都是整容,都旨在让人变好看。同样是整容,为什么这些做法就没有人指指点点,但是更大刀阔斧的比如隆胸、削骨等,就会被认为有问题呢?


又有人反问我:那么你看大家都整成一张网红脸有意思吗?都弄成尖下巴、大眼睛、白皮肤的样子,真的好吗?


我答:问题并不在于“尖下巴、大眼睛、白皮肤”本身好不好,而在于社会的单一价值观使我们趋于单一的审美标准,以至于大家似乎都以“尖下巴、大眼睛、白皮肤”为美的唯一准则。男人塑造女人,男人夸女人的那个词叫“性感”。“性”这个字眼意味着,审美标准往往是由异性强加的。所以与其说那些整成网红脸的女性价值观单一,不如说塑造她们的男性价值观太单一。


还有人反问我:那你找女朋友的话,想找美貌的吗?


我当然想找美貌的,我无法否认。我不会道貌岸然地说:外表美不美并不重要,我在乎的只是心灵美。我必须坦诚地说:我的审美观也受到了社会的影响,甚至就是被社会塑造的,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尽管我回不去,回不到最原初时审美观尚未被同化的年龄。我在工作中就因此犯过一个愚蠢的错误。


我是一名自媒体的编辑,每天要负责约稿、推送文章以及回复留言。一次,我因为很喜欢一位作者,所以在回复读者留言时说:“作者不仅文章写得好,人还长得漂亮。”后经主编提醒,我意识到自己的留言草率、不专业甚至鲁莽。


文章写得好就是写得好,我为什么还要补充一句有关作者相貌的评论呢?难道我在暗示,作者长得好看,所以文章就加分吗?还是说,作者长得好看,所以文章写得好呢?又或者说,文章写得好,配得上她的脸呢?


我意识到,我的留言冒犯了作者,这句貌似的“夸奖”,实则在降格她的劳动、她的能力。我犯的错乃是因我的弱点所致,当然,这也是人性的弱点。但对于这样的弱点,我们并非只能束手就擒。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


认识即美德,因为认识推动行为。通过反思来保持审慎,以克制的态度来考察自身的行为尺度,并以此来矫正因人性弱点而带来的不公正行为,从而避免对于他人的肆意评价和冒犯。


比如,做老板的,在录取人的时候,只需考察面试者的能力以及职位所需品质;做老师的,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只考察学生相关专业的基础或潜在可能性;而作为个体,在看待他人的时候,也不再单一地用“颜值”、“智力”这样的词去框定他人。


只有当个体都采取积极反思的态度时,我们才有可能遏制住我们内心深处的堕落冲动,遏制住我们的“美貌侵犯”。社会价值观被解放的时候,也是个体被解放的时候。届时,对于容貌这样东西,人们就会采取更为坦然的态度,而整容也就不再是个问题了。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