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营销新观点,为您提供专业的营销管理新观点分享,以及新的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新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新观点
经济殖民——全球化产业链分工体系
发布时间:2017-4-6 11:51:20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来源:曹操盘 摘自: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帝国殖民主义的血泪史。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强国通过武力远征不断拓展其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两次世界大战将殖民战争推向高潮。当今社会,全球或区域经济一体化取代了残暴的战争,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掠夺弱国财富。


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产业链分工,是一个三元结构的体系:分别由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构成。典型的消费国,比如美国,南欧的欧洲各国。典型的生产国,是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典型的资源国,则是俄罗斯,中东石油国,巴西,澳大利亚,委内瑞拉等国。


美国作为全球化分工体系的最顶端,向全球提供输出需求、流动性和制度与技术方面的标准和协议,负责全球化的全局统筹与组织。美国输出的制度,由三部分构成,政治的维度上是联合国,经济和金融维度上面是全球货币体系。贸易维度上,是世界贸易组织,也就是WTO。这就是全球化生产与协作的顶层设计。


和美国相比,欧洲各国则是纯粹的债务型消费国,它们并没有对全球分工提供什么有实质性价值的东西,它们只是欧元区内部的全球流动性再循环链条上的一环,负责把德国的国际收支的盈余花掉。这样,欧元区就可以作为整体表面上与美国之间形成均衡,不至于因为德国的盈余积累过多,而导致欧美之间严重的失衡。


生产国,在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体系中,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三代。第一代是德日,两国都是二战后反苏联阵营最前线,成为世界工厂后先后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的签订,德日被阉割相继陷入了经济低迷时期。第二代是亚洲四小龙,由于忌惮德日会主导区域一体化,美国在1990年代启动了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南亚各国。由这些小国来充当生产国,有个比较大的缺陷是无组织无纪律性,索罗斯们一手制造了97年亚洲金融危机。第三代是中国,在97年金融危机中,中国顶住了索罗斯们的进攻,并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为中国赢得了不少的口碑和信任,2000年加入世贸组织。


当前世界呈现全球化“一超两强”趋势,美国主导的两大海洋版,德国和中国主导的欧洲、亚洲大陆版。美国主导的海洋版,规则是亚太区的TTP,和跨大西洋区的TTIP。中国主导的亚洲大陆版,规则和标准则是一路一带。


美元潮汐环流与剪羊毛游戏


在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产业链分工体系中,经济的版图,则是用美元画出来的。美元流向哪里,哪里就会出现繁荣,美元抽离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萧条。这是全球流动性的区域分布规律。同时,美元的全球流动,还有一个周期性潮汐规律。


美联储开动印钞机进行货币扩张,全球经济开始涨潮,风险资产价格节节攀升。美联储进行货币收缩,全球经济变会哀鸿遍野,风险资产价格频频崩溃,避险资产价格,转瞬暴涨。风险资产能跌多少,避险资产就能涨多少。


在这一涨一落的美元潮汐中,美国通过通胀税,作弊一样的赖掉了旧有债务。赖掉债务之后,再通过美元回流机制,重新借入低息廉价的美元。借入廉价的美元之后,再对外进行货币扩张,继续向其他国家收取通胀税。这个过程,俗称剪羊毛。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剪羊毛行为,有明剪,这就是正常的铸币税。还有作弊的偷偷的剪,这就是美元潮汐。


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美国向生产国输出美元资本,主要表现为外商直接投资,亦即FDI。生产国拿到资本和项目,开始去资源国采购原材料进行生产。产品生产完成之后,卖给美国等消费国。美国向生产国支付美元作为货款结算。生产国拿到了美国支付的美元,这些贸易盈余,因为规模巨大,在国际市场上,怎么管理和投资,都是个问题。生产国用积累的外汇储备,购买美国的核心优质资产,那是肯定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买低息的美国国债。


美国拿到生产国通过购买低息美国国债流过来的美元,再输入生产国,进行再投资和控制优质资产,获得高额的投资收益和利润。这又是利用不对称的规则,消费国对生产国进行的第三重剪羊毛。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之间的美元环流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在这个分工体系中,一个资源国的价值,取决于它的资源有多少,表现在账面上,就是外储盈余和本币汇率。一个生产国,它的价值,取决于它的产能。中国为什么长期以来都存在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因为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生产效率的增长,加速度越来越快。中国产能的扩张,超过了美国货币的扩张,这样就会一直长期存在外部升值压力。消费国的价值呢,取决于它的印钞机,它什么也不用干,光印钱买买买,躺着吃喝就行了。


资源国,是这个体系中,最缺乏话语权的。它们国家挖出来的资源,却用美元来计价,而且,结算也用美元。自己本国的资源,不仅无法利用这些资源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好日子,甚至,资源卖多少钱,完全受美国的控制和主宰。俄罗斯,中东石油国,巴西,澳大利亚,委内瑞拉这些资源国,他们不仅没有给自己的资源讨价还价的权利,而且它们在美元潮汐所伴生着的金融灾害中,也没有什么抗灾能力。美联储一加息,这些资源国的外汇储备马上告急,它们的本币,马上大幅贬值。


相比资源国,生产国的情况要好得多,在美元潮汐所伴生的金融灾害中,抗灾能力也更强。美国要攻击资源国,直接在自己掌握定价权的资本市场上大肆攻击大宗商品的价格就行了。而要攻击一个生产国,则要复杂的多。美国用广场协议攻击作为生产国的日本得手,用的手段,可比做空石油就能坑死俄罗斯这种简单策略,复杂多了。中国没有开放资本账户,这就是一个金融防火墙。这个金融防火墙,相当于一座金融长城,主动防御来自美国的攻击。


竞争性贬值的恶性踩踏


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一些新兴的二代生产国们之间,毫无章法方寸大乱的竞争性贬值,互相恶性踩踏,导致踩踏所造成的伤亡,远大于来自敌军的直接攻击。负利率,就是驱逐这些不速之客的狼牙棒。在需求面收窄,本来机会就不多的情况下,通过竞争性贬值,先下手为强来争取多吸几口氧气的做法,本质上讲,它是不负责任的以邻为壑的办法。


中国的主要矛盾是要在去杠杆的同时,还能保增长,促转型。美国的主要矛盾,和中国并不一样,美国是一个长期的孪生赤字国家,它和中国的经济结构完全不一样。它不需要去产能杠杆,因为它不是生产国。它也不需要去财政杠杆,因为它不需要投资搞基建,它也更不需要面对中国所面对的一个艰巨的任务:去美元杠杆。美国的杠杆,主要表现为债务杠杆。


中国最担心的是,硬着陆。美国最担心的事,是出现债务违约。客观的说,中国和美国所要面对的问题,都十分的棘手。美国那边,既要稳住资产价格,又要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进行瘦身,通过加息,来去债务杠杆,以防止出现更大的债务违约风险。这几乎是个互相矛盾的两个任务。


美国在不继续进行债务扩张的同时,还能保住资产价格不下跌,不引发市场风险,那么选项不外乎就是盯着离岸美元做文章。石油美元,欧洲美元,生产国美元,它都要抽扯过去。这真是惊天动地的一战。资源国们,目前看,已经实质性的集体壮烈牺牲了。


耶伦说,负利率也不是不可以考虑。这句话,反应的就是美国经济眼下最大的痛处:资产价格神圣不可侵犯,严防死守保住市场风险不要发生。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那手段,什么都无所谓。包括负利率这种不择手段的手段。


全球供需结构的重建


美国现在正处在阶段性调整和收缩期,全球化出现了难以修复的结构性缺陷和失衡。中国和美国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口规模的差距。技术落后,可以学习,可以追。没有资源,可以全球购买。中国建立经济内循环之所以可行,因为中国的人口和资源。沿海发达地区的3亿人来消费,来负责为生产做服务做第四第五产业,做技术做品牌做创意。中部的六亿人口负责生产,西部等各地资源丰富地区的人口负责资源供给。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国家,有条件和资格,做内循环。


未来全球的需求和供给的重建,中国对内对外,会双管齐下。需求从哪里来?把尚未全面城市化的几亿人口,全部城市化,这就是一个超级大的需求了。把亚欧非世界岛,用高铁连成一体,通过一路一带方略,推进并完成亚欧非一体化,这又将爆发出来多大的需求和机会?是一个大到想都不敢想的大需求。关键在于把构想落地和具体经略。


大概的路径有可能是这样的。中国将替代美国的消费国地位,输出人民币、技术和产能,以铸币税和技术,来置换这些国家的资源,把这些资源利用到中国的深度城市化事业上来。同时,人民币就会在境外沉淀下来,中国再发行海外人民币债券,把这些沉淀的离岸人民币回收过来,成立一个超级基金,用来为中国将来的深度城市化,提供资金。


在中国主导的全球化分工体系中,所有的参与国,都获得了利益。互利双赢,自然可以长久下去,这是一波可以兴盛十几年的大趋势。这么一来,全球经济这盘棋就能下活了,关键的要点在于,人民币要国际化。当然了,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