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营销新观点,为您提供专业的营销管理新观点分享,以及新的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新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新观点
为什么说ofo创始人戴威的退场是大概率事件?
发布时间:2017-5-3 15:24:31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来源:ITlady 摘自:
  

在神话频出的互联网圈,“创始人出局”这种事并不稀奇。


创业公司经历几轮融资后被大公司收购,等待创始团队的命运无非是被架空然后离职,或是直接低调离职。像俞永福这样焕发第二春的是个特例,或者是遇到了像腾讯这样的不追求掌控的“爸爸”。


从其他企业的沙盘经验来看,ofo创始人的架空传言有点早:刚刚D轮融资,共享单车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股权至少在30%左右,比其他一些还牢牢掌控公司的创始人还要高得多。但“ofo创始人戴威被架空”的“传言”仍被众多媒体和舆论所采信。


这或许是因为,太多的证据和细节表明,戴威及其创始团队的退出,恐怕不是无稽之谈。


 


输给资本不丢人


敏感的媒体人,从滴滴投资和接入ofo之后就能够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同为出行业务,共享单车能够和滴滴原有业务打通,但业务的契合度和紧密程度也意味着,ofo很有必要纳入滴滴的体系。对于被投资公司的管理团队来说,未来被架空或者离开,是大概率事件。


但在一个月前的C轮融资后不久,这个未来好像已经来了。虽然ofo官方没有公开过戴威目前的持股比例,但根据媒体报道的信息,ofo创始人的持股应该在30%-40%之间,这对激烈竞争的共享单车领域和才走到D轮的ofo来说,是一个微妙的数字。因为滴滴的占股已经逼近这一数值,并且董事会中,几位投资董事,同时也是滴滴的早期投资人,他们对滴滴发展的重视,要远远高于ofo


换句话说,ofo董事会已经被滴滴所掌控——而对于滴滴来说,将ofo完全纳入体系(而不是独立运营),更符合业务发展需要,和程维所制定的“智慧交通”愿景。


另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就在D轮融资之后,ofo创始人戴威在董事会的职位,从“执行董事长”变成了“董事长”。从话事人变成了“吉祥物”。


 


不止输给资本,ofo改革刻不容缓


滴滴全盘收下ofo,只是根据市场和资本的运作所作出的推演和猜测,事实上还未实现。实际上输给资本不丢人,太多创始人淡出后财务自由,做起了投资人开始享受人生。但ofo这轮提前的“创始人架空”风波有更多原因,也正是这些原因,让舆论和媒体在这么早的时间点愿意相信这个传言。


虽然是创立最早的共享单车品牌之一,但ofo面对后来者已经有些力不从心。这或许和创始团队的战略眼光有一些关系:过于看重单车成本,而放弃了大数据管理布局。仅靠车海战术冲击市场份额和市场数据,但不支持GPS和智能锁等“高成本”功能的ofo,一直还停留在满足代步的基础需求上,无法挖掘巨量用户和出行数据,更无法从中挖掘价值。在这方面,以摩拜为代表的对手们,已经给ofo上了生动的一课。


ofo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式则是:摩拜接入微信后:对手在智能出行数据方面已经提升了运营效率(摩拜月活增长2倍)。表面上看,摩拜单车接入微信钱包“九宫格”只是要了一个“入口”,但实际上摩拜变成了微信支付功能延伸的一部分。微信用户已高达九亿,其流量值堪称得上是洪峰巨浪;而OFO在一个月前才推出支持电子锁的车型,定位功能也只是基于APP,而非单车,实际上在出行数据使用方面几乎依然是一片空白。


而在背后的支持上,ofo上月底(20174月底)刚刚接入滴滴,毕竟滴滴带来的导流用户或还只是微信的零头。这些,都让ofo和背后的投资者如坐针毡:传统的车海冲击市场的战术已经遇到了明显的瓶颈,ofo亟需改革,虽然模仿对手是某种程度的认怂,但有些改革,不做必死。


然而,创始人能否支持接下来的变革?ofo创始人戴威可谓青年才俊,ofo是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起家也是在校园。凭借重度骑行爱好者的敏锐和年轻人的闯劲,ofo做起来了。但发展到今天ofo面临的是实打实的、以亿美元计算的商业市场竞争。年轻加上缺乏太多大战经验的创始人,能否适配高维的竞争要求?恐怕也要打个问号。


 


ofo与滴滴的关系尚未明朗


年龄,阅历,经验是一方面,ofo创始团队要面临的还不只是这些,和滴滴的未来的关系,是更迫切需要想通透的问题。


独立运营的公司眼光在自身行业,做对本公司发展最有利的决策,能迅速调整战略,迅速执行决策。而大公司的机制较慢,流程复杂、层级较多、决策缓慢,这是大公司规避错误而形成的管理机制,不可能为一块业务迅速作出判断和调整,投入巨量的资源支持。


这里特别提请大家注意:目前ofo在滴滴的出行版图上依然是“接入”二字


这也是被纳入后,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团队基本都离开了的根本原因。滴滴现在最需要的是从整体出行生态考虑业务战略,以及ofo如何更好的接入出行体系,如何与公交、出租、专车等等衔接打通。而ofo最需要的是更多投入砸市场份额,怼对手。很多大公司生态下的决策,在被并入的公司看来并不太友好。


 


创始人现在离场就意味着掉队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即使ofo输给了摩拜,成不了共享单车的老大,也不意味着失败。成为滴滴出行生态的一环,并不需要统治共享单车市场,事实上,滴滴需要ofo贡献的不是海量的用户,而是完善出行矩阵,贡献出行大数据。当然,能够成为行业老大更好,但不是必选项。在视频领域,优酷土豆虽然不敌爱奇艺,但并不妨碍它作为阿里大文娱的主要媒体平台承担任务。


但现在出现创始团队的风波,几乎意味着立刻掉队。ofo要保持行业地位,就必须在高投入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的改革产品和体验。滴滴的支持,能够负担起更换车辆、重建运营的巨额投入,这是好事。但在行业高速发展的阶段,对公司战略调整、决策执行效率的要求极高,创始人和团队的退出,必定面临公司架构调整、业务和团队合并的阵痛,这所损失的时间,将在市场数据上直观的体现。


土豆网的前车之鉴是,被优酷收购和整合的时候,正是移动视频大爆发的阶段,土豆缺少主心骨,更缺少资金和投入,直接缺席了这场变革,几乎退出了前十名。


戴威退出是大概率事件,但不是坏事,对滴滴和未来的ofo,几乎是必须要经历的。只是ofo本身,需要承担在共享单车市场掉队的风险,毕竟,这个市场的用户谈不上品牌忠诚度。如果你不行了,我只关心能不能退我的押金而已。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