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营销新观点,为您提供专业的营销管理新观点分享,以及新的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新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新观点
格力缔造者朱江洪:做企业就是在修行
发布时间:2017-7-3 14:02:34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我执掌格力的24年 摘自:
  

我做了几十年的企业,现在也该到了回顾和总结的时候了。


我一生做过的企业虽然只有几个,庆幸的是都能把它做好,并做到行业的领先者。特别是格力电器,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历的时间最长,经验教训最深刻,成效也最好,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有人说我运气好,到哪里都能搞出点“名堂”来。这些人只看到别人成功的那一刻,没有看到成功背后的艰辛。就像有些人只看到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幸福的笑容,却没有看到他们平时训练的汗水与泪水。


有一些人相信“风水”,对“风水佬”言听计从。当初在冠雄时,有人从香港请来一位风水先生,到工厂转了一圈,并仔细看了周围环境之后,他断定冠雄的风水有问题,特别是我的办公室 (只有10多平方米) 问题更大,之前企业搞不好必定与此有关,如果不赶快搬,会有很大的麻烦等等。我听了之后一笑置之。说真的,冠雄就那么一点地方,要搬也没地方搬啊。然而,就在这个风水不好的地方,我们却扭亏为盈,创造出当时集团下属企业的效益冠军。就算是现在的格力电器总部,当初也有“大师”来看过,觉得“不太理想”。但就在这个“不太理想”的地方,格力人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创造了空调的世界奇迹。


我认为,所谓“风水”无非是环境优雅一点、通风一点、阳光一点,总的来说舒适一点。但这种舒适,也会因人而异的。有的人觉得舒适的地方,别人不一定感到舒适。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不也是在无人打扰的阴暗楼道下创立的吗?动植物更是如此,仙人掌就把沙漠作为乐园。任何风水都是客观环境,而我们的主观努力可以改变环境,也可以改变人生。


有人说,你干了一辈子企业,现在功成身退,回忆起来一定会有很多感受和体会吧。如果说感受,我觉得就一个字:“累”。说真的,这些年我也不知道是怎样过来的。经验嘛,有一点,而教训则更多。有过快乐、喜悦,也有过彷徨、憋屈、痛苦。最难受的是:痛苦时还要装出一副“高兴”的样子,以免影响员工和商家的热情。


如果说体会,倒有几点。


一,做企业的实质是修行


第一个体会是要学会做人。做企业首先要把人做好,要成为王者,看似在做事业,实质是在修行。


人有不同的品性,由此就有了不同的表现。


有一种人一心想当官向上爬,这种人必然会对上溜须拍马,对下打击欺压。


有一种人对钱看得很重,这种人很容易贪污受贿,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得到好处。


也有一种人,有两种面孔,当官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待人很好,能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可一当上官,特别是一把手(不管这个一把手有多大),感觉地位变了,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听不得别人的意见,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想方设法为个人谋私利,网罗自己的人际关系,拉帮结派,培植自己的势力,对持不同意见者打入冷宫。这种人很会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来经营自己,以达到个人的目的。


当然,企业和员工最盼望的是那种尽职尽责、敢于担当、兢兢业业的企业领导人,这种人深知身上的责任重大,必须发奋工作。也深知靠一个或少数人难有作为,必须要团结大多数人共同努力。而要团结大多数人,就必须放下架子,尊重别人,容得下各种性格的人员,容得下各种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反对的声音,从中筛选出正确的思想和方法,以便少走弯路。这种人一般都很敬业,把企业作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为此,他必须学会心胸宽阔(即使他原先并不是这样),因为他明白,心胸宽则思路广,思路广则出路多,出路多则竞争力强,竞争力强则企业兴。


在这一点上,我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如前所述,我这辈子不知是巧合还是上天安排。所经历过的三个企业,我都是半路杀出来取代原总经理的位子,而且原总经理都没有调走,反而留下来当我的助手,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对一般人而言,这种上下级关系很不好处理,弄不好就容易“擦枪走火”。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三关”都被我闯过了。说起来也简单,那就是“放下身段,尊重他人,乐于倾听不同意见”。


比如初到冠雄,原公司仅有的一辆车子接送原总经理上下班。我上任后,却坚持骑着从广西带回来的那辆旧自行车上班。92年,我和原海利的总经理以及三位同事到美国验收两器设备,住在附近的一个小酒店,五个人共租住三个房间,其中双人房二间,单人房一间,我坚持把单人房让给原总经理住,而我和另一同事住一间双人房。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越是小事越是见真情,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的一、二把手闹别扭,这个企业就没有安宁之日,更不用说发展壮大了。


我常常说,领导者的性格取向对企业有重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决定企业的成败。


企业是由众多人员组成的组合体,就算是小企业,也会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领导者的作用是决策、动员、组织、指挥、协调等。要想员工自觉地,心甘情愿地听你指挥,跟你走,要想合作伙伴(包括经销商、供应商、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系的单位和部门)信任你,配合你,特别是在企业艰难时还愿意跟随你,就必须能让大家都接受你,信服你。


那种只考虑自己,把别人当傻瓜的自私行为;不诚信,想方设法算计别人的欺诈行为;翻脸不认人,没有感恩思想的忘恩负义行为;听不得不同意见,对批评耿耿于怀,动不动就给予报复的心胸狭隘行为;还有那种对人严,对己宽,对有不同意见者严,对阿谀奉承者宽的拉帮结派行为等等。这样的领导者,大家还会拥护你,帮助你,愿意为你“卖命”吗?


改革开放后,涌现出大批的新企业,但半路夭折的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除了企业生存环境恶劣之外,创业者本人的品格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企业家若没有好的品格,没有容人容物的肚量,不仅难成大事,也难于与人交往,终将导致人才流失,合伙人分裂。


有人说,一个人的性格是“天注定”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难不等于不能,人类既然能改变世界,也能攻克一个一个的难关,怎么就不能改变自己的性格呢?只要你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明白带头人的性格与企业关系的重要性,你就会下定决心,摒弃不良习性,努力使自己的性格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把它作为自己工作和事业的一部分。当然,如果你把企业作为一个谋私利的场所,那就另当别论了。


 


二,怎样拥有决策力


我的第二个体会是,要学会决策。决策能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的核心是经营,经营的核心是决策。


决策有大有小,大的关乎企业的发展和命运,小的关系员工的吃喝拉撒。决策能力是领导者的基本能力。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为了使决策尽可能符合实际。领导者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充分的调研,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力戒鲁莽行事,力戒偏听偏信,力戒从个人的私利考虑问题,更不能任性行事。只有这样才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决策,其实就是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案。但能否找出问题,承认问题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实际工作中,对自身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大有人在。这些问题有昨天的,有今天的,还有明天的。通过学习、调研,听取大家的意见,再加上自己的见解、能力和影响力,就能从中找出最佳的方案。


谈到决策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而成的。可以说,决策智慧和能力是刻苦学习、作风民主、深入调研、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等方面的折射。当然还要遵循一定的程序,科学对比,认真思考,否则难成正果。


格力一路走来,有几次重大的决策,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是在冠雄和海利合并后,为了使产品质量上台阶,在供货紧张的情况下,决定停产整顿,为格力电器日后的质量求生存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二是94年摸了一下销售人员的“老虎屁股”,降低了他们的销售提成,促成了公司走科技创新的道路,为格力“科技救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96年对商家的返利补贴,使得当年反败为胜,一举超越春兰,成为空调行业的新霸主。


四是极力促成压缩机厂、控制器厂、电机厂、电容厂的收购兼并,使格力空调的核心元器件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企业的核心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与国美和苏宁的博弈,下决心自己建立自营店,成为行业所赞誉的“格力销售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六是在某些空调企业大规模上交流变频空调,大家嘲笑格力“落后”的时候,忍住诱惑,顶住压力,几经努力,成功地研制出直流低频变频空调,使这种新的变频空调在市场上一炮而红,后来居上,一举奠定了变频空调的霸业,进一步拉大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可见,正确的决策对企业来说是何等重要,它可以改变企业的运行轨道,也可以决定企业的成败。


 


三,怎样打造执行力


第三个体会是,企业要有很好的执行力。如果没有执行力,计划再好,也不能一层层地传达下去,更不用说很好地执行了,最终也只是纸上谈兵。要提高执行力,首先要尽量提高计划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同时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特别是“一把手”,要有较高的威信,众人才能“言听计从”。如果组织者、一把手缺乏威信,那是很糟糕的事情。组织者之所以必须要有威信,是因为他不同于普通人,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不需要带领别人去干什么,如果没有威信,就不能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威信,可以说是领导者的光环,失去了他,再有能力的管理者、组织者在员工眼里也显得一无是处。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没有威信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的影响是直接的深远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大局成败的关键。


有人认为,有权就有威信,这是错误的,以权压人,压而不服。威信与权利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要以为当上了一官半职就有威信。有些人官很大,却没有威信,他的言行对别人的影响大打折扣。有些人官很小,甚至连官都不是,却威信很高,别人对他“言听计从”。


威信,一个是“威”,一个是“信”。威就是权威,信就是诚信,指的是讲话是否有道理,办事是否公道,干工作是否有能力,廉洁奉公。二者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威”。


领导者的“威”是如何树立的呢?我的体会是:


1.以“德”树威。领导者要注意修心立德,注意非权力影响,与员工打成一片,不摆架子,不显官威。好的品德是职场的通行证,它散发出一种自然的魅力,是一种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的力量。管理者要做到心正、言正、身正、气正,才能赢得员工的敬重,才能成为他们的贴心人。我每天开车上班,就经常把路边等车的员工顺便带到工厂,虽然只是一桩小事,却也赢得了员工的点赞。


2.以“公”立威。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为公还是为私,为员工谋福祉还是满足个人的欲望,是以公共资源经营企业还是经营自己,是决定人心向背的关键,也是检验一个领导者是否称职的试金石。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如果不把这些资源用于经营企业,而是经营自己,个人是有可能收获很多,但却失去了企业的未来,失去了员工的拥护。因此,领导者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一定要排除各种私心杂念,对干部的任用、评优,员工福利以及人事安排方面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搞一言堂,不搞暗箱操作。重大事情处理一定要多听各方面意见,一碗水端平,奖罚严明,不徇私情,更不能搞小团体主义,人为地划分派别,拉一派,打一派,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样才能赢得员工的认可,进而赢得员工的尊重和自己的威信。


3.以“能”添威。能,是管理者的能力,包括管理能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宣传鼓动能力、说服教育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等。


人在相识之初,都会互相估量对方的实力、性格、才干和长短,当判断对方超过自己,就会产生某种敬畏感、服从感。反之,如果判断对方不如自己,就可能傲然待之。当然,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懂就问,不懂就学,在工作中学习工作,在管理中学习管理,比自己懂得更多的人都是老师。


有人对不耻下问感到难为情,其实正好相反。虚心好学的人才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比如早期我在冠雄塑胶厂工作时,对塑胶材料及其加工工艺一概不懂,于是就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借他们的书“挑灯夜读”,以尽快使自己从外行变内行。转做空调,也是先当小学生,坐在小板凳上听技术人员讲课,以免日后工作起来瞎指挥、乱弹琴。


4.以“诚”取威。诚就是诚实、守信。此乃管理者之本。实践证明,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企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必须讲诚信,对班子成员以诚相待,这样他们就能大胆工作。如果对部下不诚信,讲话不算数,出尔反尔,在提拔上压着,相处上挑着,交往上冷着,关系上僵着,这样就必然失去自己的威信。对经销商,供应商,对合作伙伴不诚信,就会失去合作基础,工作难以展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影响。管理者要学会在工作中淡化权力意识,把事情交给放心的部下去完成。出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他们,让他们在工作中总结提高,这是对他们的一种信任和尊重,反过来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自己的威望。


5.以“绩”固威。管理者在工作中必须要要有业绩表现,要凭自己的勤恳和才干,不断创造出良好的业绩,才能更好地树立良好的威信。因此,管理者必须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工作作为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艰苦拼搏,勤奋努力,从而取得良好的业绩。


6.以“和”聚威。和是指管理者和员工打成一片,以情带兵。“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宽,就是对下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进行软处理。另一方面是“严”,就是对违反原则者,对犯错误的人要严肃教育,严肃处理,员工才能明其威。如果对这些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就是对其他员工的不公,就不能取得员工的信任。威信成于民心,存于民心,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自我修养,严于律己,防微杜渐,既要有爱心,有人情味,又要敢于处置各种不良行为。若要别人去做,自己应首先以身作则做到。就连穿工作服这样的小事也不能例外,只要到公司上班,我必定要穿上工作服,绝不搞例外。批评别人,也要注意方法,懂得批评艺术,就事论事,不能辱骂他人。该讲的讲够,不该讲的一句都不多讲。实践证明,不讲原则就没有战斗力,不讲感情就没有凝聚力,善于和人方能和天下。


我在工作中就是不断按照这六个标准要求自己,锻炼自己,使自己建立起良好的威信。有了威信,工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员工言听计从,就能在工作中虎虎生威。


 


四,精于授权


我的第四个体会是:精于授权。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人员多,牵涉面广,业务量大,人际关系复杂,技术层面宽,靠一两个人或少数人无能为力,必须发挥整个班子,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把自己看的太重要,必定是高看自己,低看他人,周围的事物就会像哈哈镜那样被照变形。这就涉及到权力分配问题,不能大包大揽,应在严格监督检查的前提下,充分放手让下属去做。


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大事,重大决策的制定等必须亲自组织,参与。独揽兵权不等于独断专行,应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而更大量的工作,必须分给各主管领导去做,发挥他们的主管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独立地完成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我很少直接管到一个部门,只有问题较多的某些部门才会直接管一下。一旦走入正轨,就会交主管领导管理。但有两个部门我是常管的,一个是监察部,一个是质量监督小组。因为这两个部门不断牵涉到各部门,也牵涉到各级领导,必须由一把手抓。各主管领导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则定期在办公会上摆出来,协调解决,但对我来说,不直接管不等于不管。我是经常下车间和部门了解情况,倾听来自车间的声音。尽管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经常参加有关部门召开的专业会议,如生产会议、质量会议、技术会议等。营销会议更是每年参加多次,以从中发现问题,督促有关领导及时加以解决。


有一次参加各地销售公司老总的会议,总结上一年的销售工作和布置下一年度的任务。听到大家的发言后,我就觉得有一部分老总的认识有偏差,他们把销售不好的原因全都怪罪于老天爷。我听了感到有点好笑,便纠正他们说“作为空调销售商,都希望天气越热越好,就是30几度也不嫌热,最好是40度以上,而且还要”又热、又闷、又没有风”,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世界末日?这样的天气,我随便叫个阿婆就能卖空调了。


 


五,以身作则、敢于担当


第五个体会是,勇于负责,敢担风险。回顾几十年的企业生涯,我觉得要得到大多数员工的拥戴,除了工作上要身体力行之外,会对很多存在风险的工作要勇于担责,不推卸。该领导签字确认的事情,毫不犹豫地就要签上自己的名字,有了成绩要归功于大家,出现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只要是自己决定或授权的事情,都应要负起责任,绝不推给下属。就算不是自己授权的,如果出现问题,也要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1.领导以身作则,员工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2.领导带头负责,员工才能大胆工作,敢想敢干;3.领导担当,员工就能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群策群力,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然而,在现实中,确有那么少数人,他们对自己的个人名声、个人业绩和职务升迁看的太重,生怕做错事情影响个人前途。于是有了成绩自己揽,有责任推的一干二净。即使自己决定的事情,除了差错能推就推,能躲就躲。遇到这样的领导,大家还愿意为企业拼命吗?


作为领导者,以身作则,敢于担当是基本的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特别是在探索过程中,很多路没有人走过,或别人走过了自己没走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可能没有风险,也不可能百分百成功。成功了,当然皆大欢喜,失败了,谁来承担?你作为一个企业最高领导,你不承担,难道要下面的基层员工来承担吗?


比如进行科研或新产品开发,风险很大,有60%以上的成功率就不错了。若失败,则会前功尽弃,所投入的资金全部打水漂,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作为领导,如果没有承受失败的气量,对损失耿耿于怀,或对科技人员破口大骂,连半点安慰也没有,这样以后还有谁敢大胆工作呢?


过去,为了尽快研发出联机空调,我就鼓励科技人员说:“这是我们没有走过的路,要有失败的思想准备,要大胆创新、敢想敢干。成功了,是你们的功劳,失败了,是我的责任。”科技人员于是放下包袱,大胆创新,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在较短的时间研制成功,迎头赶上了国际水平。


做国企,条条框框多,虽然大家也知道有些规定不尽合理,但还得“照章办事”,谁要打破,谁就得要承担所带来的风险。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一把手就必须勇于承担责任,下面才能放开手脚干。


 


六,乐见批评


第六个体会是,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人都会犯错误,领导也不例外,不犯错误的人在这个地球上找不到的。问题是犯了错误之后如何对待,是坚决不认还是知错就改。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有80%以上正确就很不错了,剩下的20%则要从大家的意见和批评中纠正和完善。因此,我很乐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在以往的工作中,有排除干扰、坚持己见的,也有听取批评后改变初衷的。我觉得,只要是意见,就不应考虑别人态度的好坏,音调的高低,正确与否等等。只要具备这样的胸怀,才能从别人的意见中吸收营养,从善如流。


司马迁说过:“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我最反感的是那些不动脑筋,没听完就叫好的人。这种人往往不开动脑筋,思维僵化,很容易遮住你的眼睛,误了你的大事。我倒希望那些爱动脑筋的人,听完你的话,认真加以分析,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并讲出理由。即使他的见解是错误的,也能给你提个醒,打个预防针。这种人一般有个性,能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是企业的财富,应加以重用。


当然,人都是会犯错误,我也不例外。在格力多年,也难免说过一些错话,办过一些错事,给一些员工造成不快甚至伤害,也给企业造成过一定的损失,留下了一堆遗憾。因为再也没有改正的机会,所以只能感谢大家的宽容和谅解。在此,深表歉意。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