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国“联姻”让中华英才网攀上了洋亲戚,在Monster掌权下的中华英才网充满“洋范”,却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加之传统招聘网站自身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弊端,从昔日“带头大哥”到目前周访问量跌出行业前十,连续7年亏损后,也只能让Monster做出“断尾求生”的决定。
近日有消息传出,中华英才已经和全球知名的HR外包解决方案提供商ADP洽谈收购事宜,目前双方正在进行收购价的“拉锯战”,谈判离最后敲定只差一步。该消息一出,便使急欲脱手中华英才的洋东家Monster股价大涨。
超过一半的员工在拿到N+3的补偿后离职,其中包括几乎所有的高管和人力资源部人员,而剩下的员工由于不看好公司的未来,强烈要求被裁,甚至强行“扣留”了母公司派来的CEO罗秉泉。
一时间,引来外界对当初这个国内招聘网站“带头大哥”缘何沦落至此的议论纷纷。
洋东家“三把火”致用户流失
七年前,由于看好中国招聘网站发展的前景,加上前程无忧成功上市带来的信心,让海外投资者们相信中国的网络招聘市场已经成熟。2005至2008年,国外招聘网站巨头Monster总计注资2.43亿美元,成功完成了对中华英才的全资收购。
然而,在被收购的这几年里,当初两家公司“联姻”的决定并未让中华英才的发展顺风顺水。
有了“洋身份”后的中华英才,无论是从网站产品开发、用户体验设计还是内部运营管理上来讲,都逐渐向Monster“靠拢”,最终造成在国内市场上“水土不服”的尴尬局面。根据互联网情报服务机构Hitwise的报告,目前中华英才的周访问量已跌出行业前十。
拿到了“外卡”的中华英才,本应借势发力,成为网络招聘行业最强的一股力量,何以经营会“江河日下”呢?那时刚刚接手中华英才的Monster确实带来“三把火”,然而它没有把中华英才“烧”得更旺,反而却使“军营起火”了!
无论是收购还是重组,公司的人事变动都是不可避免的,对如何稳定军心、让公司在过渡期有条不紊地运营,其实是对企业管理者重要的考量。毕竟,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果因为公司的变动造成人才“外溢”,不仅会有可能使公司面临人才危机,更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抓住机会“拉拢”过去这些人才,这将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小的潜在威胁。
而被收购的中华英才恰恰忽略了这点,新管理团队带来的第一把火,就是公司内部大裁员。这使得中华英才原有的不少人才都流失了,留下来的也都“人人自危”。2009年中华英才网总部及各地分公司的大裁员事件曾经在业内引起极高关注,裁员过后的中华英才面临的是整个内部团队士气的下降,随之产生的后果是公司业务量的下滑。
Monster带来的第二把火,是公司开始大幅地削减广告费。从2010年开始,中华英才的市场投入费用小到仅千万元人民币左右,这对于一直以来靠“砸广告”来宣传和推广的传统招聘网站来讲,失去品牌推广优势的中华英才,市场份额必定会被竞争对手抢走不少。
其实从招聘网站2000年左右出现到现在,“广告大战”一直主导着行业竞争。特别是获得VC注资的几大招聘网站,几番轰炸之下就让那些小网站“死伤无数”。因此,这才让中华英才、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最终抢到了行业前三的宝座,但若想继续高高在上,就要持续地有资金来支持庞大的广告费用。一旦中华英才的市场推广预算下不来了,战争也就没了“弹药”。
加上第三把火带来的“国际范”网站设计和平台体验造成的用户操作不惯,最终使中华英才流失掉大量的用户。
而在笔者看来,外界眼里的中华英才“正式放弃”国内用户这件事上,其平台完全“嫁接”Monster模式于自身,是压在上面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2年7月,Monster号称运用语义搜索、云计算和行为定向技术为中华英才进行全平台升级。然而此次系统改版非但没有扭转网站颓势,反倒使中华英才的运营“雪上加霜”。
改版后的中华英才随之带来的是业务转变,也打破了在网络招聘行业里“约定俗成”的规则。原本只有在看到求职者联系方式后才会收取费用的服务模式,在新版下,用人企业只要查看求职者的简历就要收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中华英才引来怨声连连,不少企业用户纷纷转投费用于别家,直接造成中华英才市场占用率的急剧下降。
信息不对称是传统招聘网站“硬伤”
其实,中华英才“插草卖身”这件事好像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中华英才内部管理不善、“洋范”运营水土不服等现实,更照出了中华英才等传统招聘网站模式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等“症结”。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每家网站都要获得庞大流量的支持。一方面,为了吸引求职者的访问,网站就要想办法让找工作的人才获得最佳的求职体验。对求职者来说,要想获得一份青睐的工作前提就必须要有一份像样的简历,如果求职者“博爱”多个不同职位,那就得针对不同职位创建出不同版本的简历。
网站为了留住求职者,就选择了在简历创建上“开动脑筋”。在中华英才等招聘网站上,都允许求职者最多创建五份简历,这似乎成了传统招聘网站的“潜规则”,也让那些“有心”的求职者钻到了空子,却忽略了用人企业招聘人才的诉求。直接后果就是很多用人企业在面试候选人时,发现明显和简历“判若两人”。也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拉长了企业的招聘周期,招聘效果一直为用人企业所诟病。
另一方面,中华英才等传统网站盈利模式单一,只要企业支付了费用就可以发布职位和广告信息,面对那些发布职位目的营销大于招聘的用人企业,广告收费并不算高的招聘网站俨然成了信息的最佳载体。职位过期不下线,甚至是职位虚假也就司空见惯,面对如上种种,招聘网站也无力和无心应对。最后,传统招聘网站渐渐转向了“卖广告”的服务模式,对求职者来讲,找工作投简历“石沉大海”成了常事。
面对这种B端企业用户和C端人才用户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招聘和求职都无法得到最佳的响应。传统招聘网站对自身显然未能“查漏缺”,也没有及时对人才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集体陷入了困境。据艾瑞数据显示,传统招聘网站的失势不止中华英才一家。2012年上半年国内三大传统招聘网站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均呈现逐月下滑趋势,其覆盖人数的流失,预示着用户对传统网络招聘的看淡。使三大网站陷入困难的原因,除了自身同质化严重以外,SNS招聘网站带来的冲击也是一大因素。
从国外网络招聘行业来看,美国知名SNS招聘网站LinkedIn业务已覆盖全球,早在2011年上市之时就创造了继谷歌之后最大的互联网IPO、收盘价较发行价上涨109%。发展到目前,LinkedIn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已经拥有1亿多企业用户,包括世界500强全部公司。同时,市场占有率超高的LinkedIn也给Monster等国外传统招聘网站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美国另一大职业社交平台Facebook也在近期推出了在线招聘服务,并把它作为未来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由此不难看出,网络招聘行业向职业社交招聘转移的大趋势。国内也因此出来了一批职场社交招聘网站,它们是在传统招聘网站的基础上、依附SNS环境,打造的一个利用人脉关系网络开展推荐的招聘平台。
回过头来再看中华英才的十年浮沉,作为一家失去竞争优势的公司,面对洋东家带来的国际化运营管理造成的“水土不服”和自身难以根除的“硬伤”,中华英才今后也许只能在烧钱的命运中感叹被遗弃。随着职业社交招聘平台的兴起,更加速了中华英才走向衰落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