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微信之于即时通信,淘宝之于网上购物,百度之于搜索定位,时下平台汇聚效应正愈演愈烈。那么,如果把平台价值投射到零售渠道,又会迸发怎样的商业能量?日前,在中国供应链春季沙龙上,深圳供应链服务企业怡亚通对外宣称,升级“380计划”,覆盖中国380个城市200万个终端网点,直指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链外包服务,打造全球最大的快消品直供平台,分享超过4万亿元的快消市场大蛋糕。在“中国下沉”的背景下,相当于“自建机场”的平台效应正在显山露水。那么,这个超级平台可否形成有效的中国模式,又能不能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的催化剂?
“中国式下沉”趋势渐显,500强遇困惑
零售行业尤其是快消行业的供应链,正在形成蝴蝶效应。南都记者从一些调研机构了解到,世界性大品牌在最近两年内超过90%正猛烈地向三、四、五线城市“下沉”,而其财报的增长贡献有80%来自于底层市场。
“像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些企业很清醒地知道中国未来的增长在哪里,早在6年前就发现中国一、二级市场竞争完全饱和了,因此下沉三、四级市场是唯一选择。”怡亚通380集群总裁严俊告诉记者,宝洁目前在整个中国市场约400亿元的销售,近几年很大一部分增长都来源于城镇。无独有偶,红牛6年前在中国营业额仅20个亿,但去年它单一品牌达到150亿。他认为此番飙升的根源并不复杂:把几乎所有的服务和终端维护能力下沉到底部市场。
而在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看来,竞争下层本质上赚的是中国人口城镇化的红利,争的是广大底层10亿人口的消费力。
不过,红利当前也意味着门槛高筑。据一些调研机构透露,国际品牌在快速下沉的过程,均碰到一系列自身难以克服的障碍,而最关键的问题便是高昂的成本,比如某可乐品牌在下沉到东南部的县级市场时,发现单件成本比深圳大了近400%。
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王国文对此分析:“国内最大的一个市场弊端就是多元化社会结构导致商业环节非常多,流转成本非常高,多达七级分销系统,流转成本在有些领域比发达国家高出70%。传统大公司在三、四线市场要么服务成本很高,要么服务跟不上。”
自建“机场”?渠道触角下沉到乡镇级
500强们打了个喷嚏,供应链体系也难免跟着感冒。怡亚通董事长周国辉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是被逼“下沉”的,因此制定了一个“380平台计划”,锁定了中国380个城市,希望用5年时间打通所有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关口,帮助世界500强们克服下沉中的障碍。在周氏的棋局中,这种分销服务平台相当于是建机场,而宝洁、联合利华则相当于航空公司,机场建好,就可以按照需求提供标准化的服务。
周国辉举例称,作为一个平台整合型公司,它能够解决规模化这个核心问题。“比如某品牌A下沉,一车货只能装品牌A的,不可能装品牌B的,也不可能装品牌C,而我一车货就可以啥都装,我通过整合,把规模实现了,也就解决了成本问题。”不过,大品牌公司提出的下沉合作要求是非常苛刻的,远非一般渠道商能满足。比如宝洁是一个比较彻底的销售外包企业,所有销售全部外包给合作伙伴来完成的,要求其必须具备十项能力。换而言之,要和这些强势企业打交道并不容易。
“现在我们在150个城市搭建了100多个平台,对应的快速消费品、粮油、IT、家电等深度供应链服务平台体系基本成型,与宝洁、联合利华、达能、多美滋、雀巢、强生等数十家世界500强尝试战略合作。”严俊进一步透露,通过“380计划”,供应链渠道触角已下沉至乡镇一级的市场,涉及饮品、母婴用品、日化产品等十多个子行业。“未来这些行业在380平台的销售潜能可达到4万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布局国内市场外,怡亚通对于海外市场也有相应规划。按照计划,未来会形成以香港为总部、美国纽约为枢纽,包括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海外平台,向具有全球化采购与销售需要的产品型企业、采购商等提供全程供应链服务。
全球化作祟,百万渠道商转型升级可待
左手打到了国际品牌的“七寸”,右手又号对了渠道商们脉搏,一个巨大的平台效应正在显山露水。按照周国辉的说法,从生产的前端一直到销售的末端,在国内第一次打通了全程供应链。而且,从线下到线上,从B2B到B2C,正在把传统代理商这种观念转变为平台代理模式。
渠道碎片化向模块化转型,看似大势所趋。不过,据记者观察,因受规模、实力、素质、管理水平、经营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渠道商没有能力做到整合营销、优势最大化、成本最低化的综合实力组合,目前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生死时速。调研机构预计,快消渠道商从上百万家合并到数万家最快只要5年,从几万家到几千家,再到几十家,将是今后十年里的大概率事件。
在深圳行业独立分析师陈宏看来,仅仅建立在纯利益基础上的厂商关系是十分脆弱的,经销商要重新自我定位为“服务提供商”,与品牌商一起从“渠道是企业经营战略资源”的高度,将厂商之道调整到战略伙伴的层次。
“全球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供应链平台的竞争。要在世界竞争中避免中国企业沦落在价值的最低端,必须寻求中国供应链行业的转型之路,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的全球化。”按照周国辉的野心,2015年不仅要成为上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的供应链外包服务商,同时在中国380个城市覆盖200万个终端网点,成为全球最大的快消品直供平台。
行业资深人士王国文分析,渠道模式变革,可能会引发一场中国供应链行业洗牌,推动行业内数以万计的企业转型升级,甚至影响到产业链上中下游多达百万企业的沉浮。
外围透视
国外快消品分销模式更成熟
“380”并非孤案。事实上,香港的和记黄埔,上海的松江、南浦,北京的LP均有类似服务,而且规模不小。在国外快消品分销模式更显成熟。业内人士介绍,日本做分销平台的企业有住友、伊藤忠、三菱等,这几家大型平台商为日本快消品市场建立了一个高效的众向性流通体系,零售商购买的商品中有92%来自于他们。而在美国,50%以上的消费品是直接从品牌商到达零售商。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后中国需要不少于50家供应链整合平台企业服务于不同的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