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压力之下的大爆发,不失为今年以来快消品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
受制于三公消费限制等政策,快消品各个领域开始大步转型。今年3月,五粮液与中铁二局集团联姻推大众线品牌,即为其中一个缩影。而高端餐饮市场受挫的同时,走大众餐饮消费的麦当劳则一反常规,全面开放加盟,以期分享大众化餐饮市场的增量。
日化方面,化妆品垂直电商聚美优品赴美上市,是业内一大盛事。然而几乎同时,传统渠道与互联网爆发史上最大冲突:央视曝光部分电商平台大卖非官方渠道洋品牌后,这些品牌坚称只对自己官方渠道的产品负责。
奶粉和饮料行业也是在压力之下大有爆发之势。乳液大整顿和集中度目标的提升,正在加速这个行业的再洗牌,这一朝阳行业在二孩效应下,2014年IP O、并购消息不断。业界目前普遍预期,2014年到2015年则将出现行业兼并的高潮。至于饮料行业,许家印的逆袭,在加大了饮料行业竞争烈度的同时,也再度向外界揭示植根于国民消费需求的刚需的力量之大。
麦当劳
开放加盟,引爆快餐连锁扩张年
对加盟一直甚为保守的麦当劳从今年开始一反常态悄然放开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特许经营权。2013年其加盟门店在华的占比仅为12%,按照麦当劳的计划,其预期到20 15年加盟门店的占比要提升到20 %-25%。这意味着其加盟门店的数量将翻番,加盟也将成为麦当劳未来两年扩张很重要的一项策略。
麦当劳开放加盟的背后,快餐连锁正迎来一个特殊的节点,在高端餐饮承压的之下,大众化餐饮市场的潜力正在加快释放出来。记者从真功夫了解到,其2013年如期完成了原定的100家开店目标,今年真功夫计划开店超过100家。而永和大王首席市场官刘兆堂则透露,目前永和大王的门店数是310家,预计今年将开设100家餐厅。
泸州老窖+五粮液
重构品牌与经销商队伍
2014年被大家称为“民酒年”,许多名酒逐步向“民酒”转型。体积小、价格相对便宜的“小酒”正被众多传统白酒企业视为积极转型的一条路径。
如泸州老窖的“泸小二”、衡水老白干的“白小乐”、双沟的“清纯时代”、郎酒的“歪嘴郎”等。在持续低迷的行业背景下,酒厂纷纷推出“小酒”,以抢占以80后、90后年轻人为主的新市场。目前小酒种类众多,从低端到中端,几元到几十元价位不等,包装也从以前“严肃呆”变成“时尚萌”。摆脱了以往各种高大上的陶瓷罐,小酒包装以独特怪异取胜,带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体验。
今年3月,五粮液与中铁二局集团联姻,双方将联手开发白酒产品“开路先锋”,并于月底在成都春季糖酒会正式上市。开路先锋酒由五粮液负责生产,中铁二局销售,“属于大众化定位,中低价位”。而五粮液对该款产品已有销售目标,但具体数字则不做透露。
五粮液的转向让白酒行业“将喝酒大户发展为卖酒大户”的营销思路转向浮出水面。西凤的国典凤香也正在不断以各地商会为依托,积极推动商圈口碑营销。
在白酒消费群大转向的背景下,酒企们开始四处寻找新的销售渠道,拥有资金实力、有着独特销售渠道的国有大型企业和相关机构成为酒企的目标。
作为行业龙头茅台今年1月份宣布贵州茅台酒个性化定制营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茅台开启了民间消费的深度挖掘。针对个人定制,其门槛仅为20件。茅台董事长袁仁国更现场透露,今年要确保10亿的销售额,未来3-5年销售收入要达50亿-100亿元。
从高高在上变得十分亲民,茅台此番转变的背后,是民间消费市场的每一个机会都被无限放大的缩影。过去一直是“小众”市场的定制酒瞬间变成香饽饽。包括泸州老窖、西凤、杜康等众多白酒企业都纷纷加大定制酒运作的力度。
欧莱雅+宝洁
在华加建大众产品生产基地
2013年底,跨国日化巨头正在掀起一轮在华投建大众产品生产基地的热潮。先是全球最大的快消品公司之一的宝洁宣布在广州萝岗建成新厂。作为宝洁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萝岗厂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线,更是一个生产工艺创新中心。按计划,该厂主要生产面向大众的绿帮旗舰店产品。
此外,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也加建了其在华的大众彩妆生产基地。投资总额逾2亿人民币的欧莱雅宜昌天美工厂扩建项目投产后年产能将增加到2.5亿支,主要生产巴黎欧莱雅、美宝莲等6个大众彩妆品牌。欧莱雅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CEO贝瀚青在竣工投产仪式上表示,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决定了对宜昌工厂的扩建。“扩建宜昌工厂是继欧莱雅集团将亚太区总部迁移到上海后的又一重要举措,进一步体现亚太及中国市场对于欧莱雅全球版图的重要性。”贝瀚青如是说。
聚美优品
化妆品垂直电商赴美上市
今年4月12日,化妆品垂直电商企业聚美优品也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 C )提交IP O申请书,据了解,如果能成功上市,聚美优品将成为继当当网、麦考林、唯品会、兰亭集势之后,第五家在美上市的电子商务公司。聚美优品的招股书显示,2011年- 2 0 1 3年,聚美优品营业收入依次为2178.8万美元、2.33亿美元、4 .83亿美元,而2012年和2013年的毛利率分别36 .34%和41.41%。
聚美优品宣布IPO计划后,与之业务有重叠的唯品会和乐蜂网宣布并购,唯品会这一线上的品牌折扣零售商与同为化妆品销售垂直网站乐蜂网的强强联合,能否抵御聚美优品IPO后的攻势,已经成为美妆电商行业内市场关注的焦点。
当然,美妆电商背后,依旧存有大牌洋化妆品不肯授权的尴尬和风险。就在今年上半年,央视公开曝光了当当网、亚马逊等多家电商出售假冒进口化妆品的问题。
欧莱雅
收购国产面膜大王美即收官
全球化妆品知名公司欧莱雅收购中国知名面膜品牌美即的收购在今年4月初生效,这也是欧莱雅在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投资,依照此前欧莱雅总部披露的数据,欧莱雅出资51 .5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即全部已发行股份。
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兼C E O安巩表示,这是欧莱雅自2008年收购圣罗兰美妆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收购,美即品牌的加入与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的品牌组合将形成良好的互补。安巩的上述表示,在外界看来,其实是对中国限制奢侈产品消费的一种投资再平衡。
据A C尼尔森的报告,2012年美即品牌在中国面膜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6 .4%。这一数据显示美即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面膜刚需市场第一品牌。
乳业
单独二孩+政府整合策略加速乳业竞合
此前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奶粉行业普遍视作重大利好消息,有奶粉企业高管估算,二胎开放后,每年会有将近两百万到三百万的出生人口的新增幅,这个可能大概在2014年政策确定以后马上会有暴涨。现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大概有65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按照现在每年的发展状况,估计大概2018年左右,很有可能婴幼儿奶粉市场,或者提前就会突破1000亿。
从2013年年底开始,圣元收购育婴博士、合生元收购长沙营可营养品、飞鹤收购艾倍特乳业等案例浮现。行业内专家指出,在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即将出台的兼并重组政策的推动之下,今年奶粉行业将会迎来一个整合高潮期,会有更多的大型乳企宣布出手并购,也会有更多的小企业宣告退出。
据工信部2013年年底表示:2014年年1月至2015年底,中国乳业前10家国内品牌企业行业集中度提高到65%,原有127家配方乳粉企业总数减少40家左右,保留87家左右。这意味着,2014年的中国乳业兼并重组还将继续。而2013年,辉山乳业、原生态牧业以奶源为主的企业陆续在香港上市,随着IPO的重组,如麦趣尔等乳业背景的企业已通过证监会的审查,有望在2014年挂牌上市。对此,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2013年的行业兼并拉开了乳企重组的序幕,2014年到2015年则将出现行业兼并的高潮。大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机遇。
昆仑山+恒大冰泉
两大巨头掀起饮用水大战
随着气温的升高,饮料消费旺季也随之而来。对于企业而言,如何抓住旺季推销产品、推广品牌是一门需要不断研究和尝试的功课。虽然目前还未正式步入夏季,各饮料厂商已动作不断,布局市场备战。
盼盼饮料继去年推出核桃慧、花生牛奶等产品后,近日再推创新新品—盼盼小核桃慧和黑糖话梅,这两款饮料分别针对儿童青少年和年轻女性。相关数据显示,在饮料品类中,功能饮料的年增长率在30%左右,可见市场潜力巨大。汇源推出活力补充饮料,希望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除了推新品外,饮料企业还加强与体育赛事的合作。记者从汇源果汁获悉,汇源果汁已正式成为2014赛季中超联赛“果汁饮料供应商”。汇源果汁C E O苏盈福表示,基于对健康、运动、参与理念的共识,汇源和中超联赛达成合作,汇源希望与中超联赛一起,将“享受运动”的理念在更大的范围推广。
对于饮料中的细分行业饮用水品类来说,可谓一场大战爆发在即。先是广药集团推出白云山瓶装水,再是恒大这一因足球中超而为全国所知悉的地产公司,大手笔推出其预谋已久的“恒大冰泉”,并在2014年1月正式启动了上市经销商大会。
另外,前些年一直不断组织消费者探访水源的昆仑山矿泉水品牌今年则改变了活动方式,与神州租车合作,启动了“挑战6000”青藏高原昆仑雪山自驾寻源之旅,邀请消费者自驾探秘昆仑雪山珍稀水源地。这也是神州租车与昆仑山雪山矿泉水的一次跨界合作。
对于企业的各种备战旺季市场动作,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中国饮料行业2013年相对2012年增长超过10%,但2014年饮料行业仍面临不小的压力。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食品行业环境严峻,加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饮料业面临的压力会比往年大。他认为,虽然饮料市场总量是上升的,但不少品类已出现业绩下滑,有增长的品类是功能饮料、运动型饮料、草本饮料、瓶装水等。另外,他还指出,现在有饮料高消费能力的人群基本分布在一二线市场,但他们因为看重健康,很少再选择除水、牛奶以外的饮料;目前饮料行业消费群体正往三四线城市下沉,而这个消费群体对价格比较敏感,购买力也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