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管理资料,营销资讯集锦。
营销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资讯
如何与你的“敌人”相处:对手哲学与中国式竞底
发布时间:2010-9-2 10:45:57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南方都市报 摘自:
  

  企业家三维人际生态:对手·妻子·朋友之1对手
  如何与你的“敌人”相处:对手哲学与中国式竞底


  摘要:是否有那样一个人,你每天琢磨他、想其所想的时间可能会超过自己的亲人;是否有那样一个人,击败他的渴望从未消除,你恨不得让他在公众、特别是所有媒体面前出丑,你希望用他的失败、低头为自己祭旗;是否有那样一个人,可能远在天边,但却可能是最理解你思路的人,他的隐退让你感觉庆幸,却又引约遗憾……


  有部电视剧叫做《你永远不会独行》,事实上做企业也是这样———不管大众是不是喜欢企业家的孤胆英雄形象,不管是爱他们还是恨他们,企业家身边永远缺少不了对手、家人和朋友的环抱,这既可以说是企业家摆脱不了的SN S(人际关系网),也可以说是企业家的三维人生坐标———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可以去到哪里,取得什么样的收获,企业家可以到达什么样的境界和高度,甚至可以决定一个行业有怎样的商业生态环境。


就像苹果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因为是被领养的孩子,于是不安全感促使其不断闯荡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也造就了人们心目中的传奇偶像。与周围世界的人际生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家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而当商业社会中的SN S网络投射到中国社会的时候,其中的关系与情感纠葛似乎尤为微妙。“企业家三维人际生态”系列将连续推出三篇,涉及的问题包括:该如何对待你和竞争对手的关系?怎么看睡在你身边的事业搭档———夫妻创业?该如何拿捏一同工作的朋友关系?着眼点就是关照公司社会中的企业家如何掌握情感与理性的天平,在有成就感的同时不降低幸福感的命题。


是否有那样一个人,你每天琢磨他、想其所想的时间可能会超过自己的亲人;是否有那样一个人,击败他的渴望从未消除,你恨不得让他在公众、特别是所有媒体面前出丑,你希望用他的失败、低头为自己祭旗;是否有那样一个人,可能远在天边,但却可能是最理解你思路的人,他的隐退让你感觉庆幸,却又引约遗憾……


这个人就是你的竞争对手。


竞争是中外商场永恒的主题。对手可以激起最戏剧化的场面,比如微软CEO鲍尔默摔椅子、发誓要“活埋施密特(Google首席执行官)”的勃然大怒;也可以是领导者激励团队士气的向心力,最典型的就是“竞争对手就是我们的磨刀石”;对手可以是最简单的解释理由,当中国公司遭遇问题,往往找到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竞争对手诋毁(或破坏);而所有的中国式计谋、反间计、无间道,都可以用作与竞争对手的周旋之中。


暗战、明挑、击败对手的雄心是创业者、企业家成功的必备素质;但另一方面,“如何玩死对手”不仅会从一些企业家嘴边脱口而出,恐怕也是很多人的真实想法。但实际上,与竞争对手如何相处的问题,其实是也是维护整个行业生态的问题。


微软:垄断者的黄昏


2010年5月,苹果的市值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随后7月31日,微软方面计划向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提交材料,控诉雅虎日本和G oogle达成的搜索合作协议不利于市场竞争,会垄断日本的搜索和网络广告市场。


从以往垄断到“被垄断”,微软在公司成长过程中一直采用你死我活“一山不容二虎”的做法,从当年产品捆绑、下调价格甚至不惜尝试恶意收购等方式打击L otus公司;为了独占操作系统市场消灭当时的竞争者D R -D O S,微软一方面大幅度降价,一方面与电脑制造商签订“永久特许权”协议,要求厂商必须为每一台Intel平台的电脑向微软支付版权费,无论这台电脑是预装了微软的产品还是竞争对手的产品,以此来排斥竞争对手,同时又在W indow s环境中运行D R -D O S设置不兼容障碍,影响用户体验而转用M S-D O S;而网景公司更被视为微软捆绑IE的牺牲者。


近期让人们对微软风格有最鲜明体会的就是在2005年围绕李开复转会G oogle一事,充分暴露出微软与G oogle之间的尖锐矛盾。一位前微软工程师在法庭作证时,回忆了自己当年要跳槽G oogle时微软C E O鲍尔默毫不掩饰的愤怒:“请不要告诉我是G oogle好不好?”之后鲍尔默顺手抓起一把椅子,重重击向办公桌,并咆哮着:“我要活埋了这个家伙(指G oogle首席执行官施密特),我以前就这么干过,我还要再做一次。”


也有人认为,一个公司与对手关系的紧张程度,是由整个行业的业态决定的,其中有所谓“红海”与“蓝海”的区别。但即便建立起自己的帝国,即便有这种扼杀竞争者的坚决态度,微软也依旧难以摆脱所谓“创新者的窘境”———正如商业史学家理查德·泰德罗曾经说的:“成熟企业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它们缺乏这么做的意愿。”成熟企业更加愿意致力于对延续性技术的开发,微软在行业内的“大鳄”地位,使其更面临同样的问题。


因此,在互联网这一新兴领域,微软就遭遇了“船大难掉头”的处境。更有业界人士认为,微软的终结者已经出现,就像当年给予对手致命性打击一样,微软在未来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


打击对手与行业生态维护


在某些企业家看来,打击对手的方式可以是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无所不用其极”。在产品竞争最常见的手段如价格战、人才战之外,最常见的打击对手的方式还包括潜伏战(派卧底获取对方的商业情报)、舆论战、攻心战等形式,比如向媒体透露、或编造竞争对手的负面消息、请人“扮演”维权用户破坏产品的品牌形象等等……而随着网络、微博等宣传渠道越来越多元化,竞争也显示出愈演愈烈的态势。


而许多风险投资人在考察创业者的时候,还特别欣赏企业家身上的攻击性、或者说“狼性”,认为这种气质能够有助于企业家开疆拓土。


不过,商业竞争中不一定每次出击都是明智的。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与乐百氏前董事长何伯权,被视为是当时中国饮料业的“双子星”,而在两家公司持续十年的竞争当中,曾有这样一件事:


有一年,一位亡命之徒为了向企业要挟钱财在娃哈哈果奶中投毒,导致两名小学生性命垂危。消息被国内一家报纸报道出来,一些小的果奶企业也纷纷把刊发中毒新闻的报纸广为散发,或传真给有关经销商。


当时宗庆后正在国外考察,当他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打了两个电话:一个打给宣传部门,希望制止这一极易形成模仿效应的新闻继续传播;另一个打给了对手何伯权。何伯权当即在第一时间通电全国的营销公司,严令不得传播、转载这一新闻。


事后,曾有人问何伯权,为什么不抓住这一时机打击一下娃哈哈?何伯权回答说,这种恶性事件的扩散是对整个果奶市场的伤害,乐百氏如果借机贸然出手,其结果是往自己脸上打重拳。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过程中,也曾遭遇过类似事件。当“针头事件”爆发后,百事可乐为收拾局面而忙得焦头烂额之时,可口可乐公司却一直保持沉默,并没有在这个时候采取行动攻击对手。


中国古语有云,“人无善志,虽勇必伤”。新版《三国》中,鲁肃为劝阻周瑜强夺荆州,演绎过这样一段台词,“当愤怒到达不可控制的地步,往往容易伤害自身。”在商战中也是一样,不计后果地攻城略地,往往会伤害到自己身边的生存环境。


竞底成为中国企业的陷阱


在《竞底———中国企业之殇》一书中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东欧某个城市,犹太人在城东、中国人在城西各开了一家修车店,开始的时候两家店的生意都十分红火。不久,另一个犹太人发现,人们来修车时,常常要费时等待,就在修车店旁边开了个餐馆,专营犹太美食,不久餐馆就声名鹊起。


在城东,另一个中国人看修车生意好做,就在街对面克隆了一家新店,为了招徕顾客,他按照对面老店的价目表,九折收费,两家店的关系有些紧张,但大家的日子还能过。


又过了一阵子,另一些犹太人看城西的人流越来越多,就渐渐开起了超市,建起了住宅、教堂、学校,西边慢慢形成一个繁荣的新兴社区,房地产也开始增值。


而在东边,更多的中国人来开了修车店,价格战变得白热化,每家店都偷偷在客人面前诋毁自己的同行。为了控制成本,店主们不惜克扣修车师傅的工资,甚至在修车时以次充好,偷工减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水平的技师都流失到西边犹太人的修车店,慢慢地,城东西的修车业务出现了“产业分工”:高价车、新车都到城西维修保养,那边修车的价格平均是城东的三倍;而二手车、廉价车都到城东修理。于是,犹太人的修车店赚得盆满钵满,而城东的中国人虽然很辛劳,却仅获得个温饱。


根据作者的归结,以打压人的价值为手段,从而获得暂时的竞争力提升的方式,我们称之为“竞底”。而以提升人的价值为手段,从而长久地提高竞争力的方式,才是“竞优”。


在国内的商业竞争过程中,采用“竞底”的路径使整个行业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将一个行业做死做滥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竞底”成为无数中国企业折戟沉沙的陷阱。甚至有观点认为,一些中国企业在海外之所以遭遇“围攻”、四面树敌,也是因为这种“竞底”的做法。由此可见,如何与竞争对手相处,改变习惯性竞底,不仅仅关系到中国企业的正常战略问题,也是关系到创建新的商业伦理观与价值观。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家都是跟对手拼得两眼血红,也有企业家与竞争对手保持着微妙的友好关系,比如有的企业家每年和竞争对手喝酒,有的企业会专门安排经费,让员工请竞争对手公司的同行吃饭联络感情,还有的竞争也会因为峰回路转而最终走上携手的道路。无论是战术级、还是战略级地看待对手,如何与那个人相处,是个世界观层面的问题。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南方略论坛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张小姐
粤ICP备05055079号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