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企业报》报道,日本媒体称:松下已决定将三洋的白色家电部门以约100亿日元(约合1.28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海尔。海尔收购三洋东南亚冰洗线,标志着海尔国际化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同时,对于中国家电产业的国际化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此次海尔并购三洋,是中国家电业国际化战略回归市场竞争的本位,从最初的产品出国,到品牌出国,最终是销售出国,构建了“产品+品牌+营销”多轮驱动体系,沿着“品牌化扩张路线”,遵循“先易后难、先品牌后市场”的路线,进一步夯实中国家电业的国际化扩张,更是奏响了中国家电业海外发展的新一轮扩张的号角。
首先,海尔并购三洋,从战略上有三个合理:一是就近策略合理;二是收购价格合理;三是吸纳员工人数合理(2000人);与前几年的“中国式并购”有较大差异:一是舍近求远;二是文化差异;三是大包大揽(最后解聘员工都耗不少费用)。
其次,海尔收购三洋东南亚冰洗线,加快了海尔走向国际化的步伐。过去,海尔在美国建厂,推出自己的品牌,为海尔的国际化形象奠定了坚实基础。海尔走向美国市场,以“海尔形象”在美国打造品牌知名度,在最发达、最高端的市场建立自主品牌形象,其品牌作用大于销售拉动,这是海尔国际化的初步化战略。此次,并购三洋进军东南亚市场,不管是从物流链还是产业链,销售作用都大于品牌作用,这是海尔打造出一条国际化“海尔大道”的新路径。
再者,海尔与三洋冰洗线的整合,资源互补。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海尔收购三洋,有利于其应对国内冰洗线,新的市场竞争,强化了海尔在国内市场的优势地位;而对于日本与东南亚市场来说,有助于“海尔大道”的国际化延伸,以最快的速度在日本、东南亚市场开辟出自己的天地。
中国家电的国际化策略,选址是关键。舍近而求远,是一种违背常规的做法,东南亚市场相对于欧洲美洲市场来说,有着距离近、消费习惯和销售结构相似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中国家电打开国际化通道更加切实可行。东南亚与中国文化背景相似,海尔进军东南亚,有利于海尔快速的在东南亚站稳脚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目前,中国企业国家化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国际化的人才和对海外贸易的了解,海尔走进与中国文化背景相似的东南亚,更有利于国际化经验的积累,为以后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经验基础。早在96年开始,海尔就已经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建立了海外生产厂,此次,海尔收购三洋东南亚冰洗线,不仅有利于避免大规模的投资、资源的浪费,而且对海尔迅速抢占东南亚市场有着很大的帮助。
如果说,美国海尔是海尔集团从海尔的国际化阶段到国际化的标志,那么,东南亚的“海尔路”则是海尔国际化“又上一层楼”,完成了从“品牌拉动”向“销售拉动”升级。此次,海尔布局东南亚,对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开辟了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