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管理资料,营销资讯集锦。
营销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资讯
日本电子业大败局:错失互联网大潮
发布时间:2012-4-12 16:27:53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南方都市 摘自:
  

全球市场份额折损近半,裁员重组能否挽救没落王国


在大地震、泰国水灾、日元不断升值(影响出口)等多重压力下,曾经让日本人引以为傲的电子业,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在继松下、索尼、夏普等主流消费电子企业集体交出一份巨亏年报之后,日前,索尼传出消息称,索尼新任CEO平井一夫决定将裁员1万人,通过重组来挽救没落的电子王国。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电子业由盛而衰,表面原因是因为地震、水灾、日元升值等外在因素,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内的诸多业内人士都表示,因循守旧,创新能力不足,重硬(件)轻软(软件和服务),对环境变化不敏感,让日本电子业在互联网大潮面前,由领导者变成了跟随者。如若不积极变革,日本电子业在强势的美国和新兴的韩国、中国面前,将进一步丧失话语权。


日本评论家嘲讽说,“我们可以为一部iPhone提供60%的零部件,却再无能力奉献Walkm an、单枪三束这般风靡一时全球通吃的革命性产品和颠覆性技术了。”


日系电子业集体巨亏


随着2011年年报逐步披露完毕,日本电子业交出的成绩单,可谓“满目疮痍”。


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3月31日财年,索尼亏损额2223亿日元(约合27亿美元),这是索尼连续第四年亏损;夏普在该财年净亏损达2900亿日元(约合38亿美元),这一亏损额也创下了夏普自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年度亏损;松下更是出现了7800亿日元的巨亏(约合102亿美元),这不仅创下松下年度亏损的纪录,也创下日本制造性企业的年度亏损新高。


主流厂商巨亏背后,是日本电子业由盛转衰的无奈现实。


在过去40年,日本的电子业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不论是计算器、电子表、收音机、录影机、录像机、电视、PC、MP3、相机、游戏机、手机等领域,日本企业都曾经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索尼的walkman、任天堂的游戏机、夏普彩电、东芝笔记本等等,无一不是领潮流之先。此外,借助完善的产业分工,日本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有数量庞大的企业,并占据着本土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海外电子巨头的产品很难在日本市场取得太多份额。


然而,短短几年时间,在互联网大潮冲击下,除了数码相机、录影机、液晶电视方面仍保持一定优势之外,在其他领域,日本电子厂商不断在沦陷。日系电子品牌一度占据全球市场,然而,2010年,日本的数码电子产品出口9100亿日元,进口却是1.05万亿日元,首现逆差;2011年,逆差增至2000亿日元。要知道,在七八年前,电子产品每年给日本带来的净出口就高达近2万亿日元。


另外数据显示,日本电子产品及服务出口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从1996年的19%,下降到了2009年的10%,折损近半;从2000年到2010年,日本电子产品的产量锐减了47%,出口下跌了27%;行业贸易顺差陡降超过68%。


内外因积重难返


在解释巨亏的原因时,索尼、松下、夏普等厂商无一例外地将原因归结为日本大地震、泰国水灾和日元不断升值。


地震、水灾等天灾确实让日本电子业损失惨重,索尼、东芝、日立、佳能的厂房受损,订单无法完成,影响整个IT产业链的运营,直到2011年年底,地震、水灾给日本电子业带来的冲击才最终得到化解;而不断攀升的日元汇率,更是让日本电子业雪上加霜。2011年年初,一美元兑换83日元,到2011年底,这一数字变成了76、77左右,8%~9%左右的升值幅度,不但大幅降低了日本电子产品的竞争力,也让日本电子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汇兑损失。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地震、水灾、汇率等因素不过是导致日本电子企业陷入困境的外在因素,真正让日本电子业遭遇滑铁卢的,还是内因。


倪光南告诉南都记者,日本电子业由盛而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从科技方面考察,日本企业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不足,使其创新能力大大低于美国的同行。因此尽管在技术平稳发展的阶段,它们可以将技术和产品做到极致,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但在技术急剧变革的时期,在需要发展全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时候,它们就显得反应迟缓,不能引领潮流,而只能做追随者。“日本电子业的弱点还表现在重硬轻软,不够全面,在当今软件、服务、商业模式等等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硬件见长的日本电子业在竞争中就感到被动、受制于人。”


IT评论员、DoNew s总编辑洪波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日本电子产业的整体下滑,主要还是由于日本企业错过了行业的变革。以手机业为例,全球移动产业都在积极应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而日本企业长期满足于原有的封闭的产业环境,对变化缺乏感知和准备。另外,也由于对环境变化不敏感,日本企业在新技术的研发和布局上,也明显落后于三星这样的韩国企业。这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剧烈的产业变革,也凸显了日本企业在互联网产业中的弱势地位。目前日本企业仍保持优势的数字影像和家庭娱乐领域,如果不能积极迎接变革,也将遭遇严峻的挑战。


在日本,近50年来,在电子行业都没有出现“黑马”。当新技术出现时,松下、索尼、夏普、富士或日本电气就会设立新部门。这些公司往往会在过去和将来之间犹豫不决,延缓了创造性破坏的进程。


索尼大裁员,终身雇佣制再成焦点


据日本媒体报道,面对巨大的亏损,刚刚于4月1日上任的索尼新任CEO平井一夫,就迫不及待地迈出了企业重组的第一步:裁员1万人。在解释之所以要采取裁员之举时,平井一夫表示:改革虽痛,也要切实推进,已没有时间犹豫了。


据悉,这次索尼裁减约1万个职位,占索尼员工总数6%.1万被裁减的职位中,一半来自早前宣布的重组计划,包括已出售的化工业务;部分裁减则来自电视业务。《日经新闻》称,索尼在裁员的同时,还将要求包括前CEO霍华德·斯金格在内的7位高管退还奖金。


1万人的裁员计划,对于拥有近17万员工的索尼来说,不算是伤筋动骨,但是,这次的裁员,加上索尼2008年金融危机时裁员1.6万人,对日本大企业引以为傲的终身雇佣制是又一次的撼动。在日本衰落十年的大背景下,其对日本社会心理层面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此外,有日本经济学家指出,大企业的裁员,也会让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不过,也有一些投资家对索尼的裁员表示出乐观的看法,因为裁员对股东来说可以说是利好消息,标志着日本企业决策由重视员工向重视股东方向转变,也传达了高层领导者大幅改革的决心,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重新树立股东对索尼的信心。


索尼于2000年9月时市值高达2000亿美元,如今仅剩200亿美元,远逊于苹果的5910亿美元和三星的1710亿美元。信金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基金经理人藤原直树预期,平井一夫将继续裁撤无法获利的部门以重建索尼。


在一片看空日本电子业的声潮中,著名产业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也指出,日本电子产业整体并非衰落的,需要全面综合看待。“我们不能只关注这些衰退的企业,照相机、摄像机、复印机等市场目前仍然是日本品牌在垄断。实际上日本在整体的电子产品行业方面并没有太大衰退。”


南都记者 高凌云 实习生 罗楚楚


相关报道


定位错乱,日系手机重返中国欠缺话语权


近10年来,除了佳能和尼康所把持的技术依赖度特别高的影像产业外,整个日本电子产业早已物是人非,行业规则和消费热点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相对而言,十年来日本的手机产业是电子产业中变革最大的细分领域。例如现在的日系手机开始大规模采用美国人的触摸大屏设计和谷歌Android系统。但在“求同存异”的部分,日本人仍希望保持自己的“骄傲”。最终,却在被迫西化的浪潮中落得不伦不类。


NEC手机回归,雷声大雨点小


日本电子产业惯于把“迟暮”的企业整合起来,以求重振雄风,手机产业也不例外。NE C于2006年退出中国手机市场。除此之外,松下、京瓷、三洋、三菱等企业的手机产品亦早已从中国市场消失,全面退守日本本土市场。


2009年,NEC、卡西欧及日立将旗下的手机业务进行了合并,成立了名为“NEC卡西欧移动通信”的合资公司,这一动作使其成为了日本本土仅次于夏普的日本第二大手机制造商。随即,这家合并后的公司更宣布将进军全球市场。


两年多以后,NEC宣布重回中国市场。上月中旬,N EC手机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并发布了一款三防智能手机NEC909e,采用Android系统,标价与16G版本的iPhone 4S相仿,在5000元左右。


京东商城作为这款产品先发电子商务渠道,最先将这款产品放到了货架上。然而对比三星或苹果的同价位产品,问津者寥寥。仅有的数封评论,亦大都认为该款手机价格过高。NEC手机的回归,似乎并没有讨到头彩。


骄傲的品牌只是曾经


高通1Ghz处理器,800万像素摄像头,Android 2.3系统,NEC909e这款价格接近5000元人民币的手机并没有太过突出的配置。除去最大的卖点“军工三防”外,剩下的似乎只有NEC品牌而已。


不久前,NEC移动终端事业部市场总监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回归中国的NEC手机将坚持走高端路线,原因是NEC树立了一个良好的高端品牌形象。事实真的如此吗?


就在NEC手机退出中国一年后,2007年NEC笔记本亦退出了中国市场。到此为止,NEC品牌真正面向个人消费者层面的只有显示器等零星的IT产品。剩下的中国业务只有投影仪、服务器、语音通信平台等主要面向企业级用户的产品。


昨日南都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20-45岁的普通消费者,谈对NEC品牌的印象。其中10人知道NEC品牌,但不知道NEC在中国卖什么产品。4人知道NEC有显示器销售,另外6人则不知道NEC品牌。值得注意的是,这6名被访者年龄在20-25岁。


“就像黑莓手机,很多人听说过,但真要花钱购买,未必有人愿意。”广东本地一家手机连锁市场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若放在七八年前,NEC确实能在渠道商中拥有不俗的话语权。但就目前的情况,若NEC手机要进场则需支付很高的费用。“曾经的品牌确实值得NEC骄傲,但在商言商,现在的NEC手机品牌根本没有竞争力。”该负责人如是说。


跨不过技术与市场的距离


在NEC回归之前,夏普是中国消费者唯一可选择的日系手机品牌。今年年初,索尼公司完成了对原索尼爱立信公司的全资收购,标志着原汁原味的索尼品牌手机重返中国市场。


到此为止,目前在国内销售的日系手机共有夏普、索尼和NEC三个品牌。乍看之下颇有日系手机重振雄风的味道。但仔细看看,除了SONY、NEC、SHARP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名称外,进入智能时代的日系手机长着和三星、苹果手机差不多的脸面,跑着和HTC、摩托罗拉一样的Android系统。


“日系手机有自己浓厚的风格,但过去十年市场证明了这不太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如今情况大不相同,即便是日本本土市场的智能手机,亦普遍使用Android系统,但这种转变更像是‘被迫’的。”手机行业咨询公司战国策首席分析师杨群认为,无论是NEC定价虚高的三防手机,还是夏普转战智能手机后极力推崇的裸眼3D功能,看得出日系智能手机被迫大量搭载美国人的智能系统后,仍希望保持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然而,和近10年来日本电子产业下滑的病根一样,军工三防、裸眼3D、太阳能这些原本需要大量技术投入才能实现的功能,并没有触动到手机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更像是自娱自乐的玩意儿。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南方略论坛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张小姐
粤ICP备05055079号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