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管理资料,营销资讯集锦。
营销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资讯
没有改革牺牲品,何来柳传志们的成功?
发布时间:2013-5-30 15:40:55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顾则徐 摘自:
  

  央视5月26日《对话》栏目播出了“柳传志的‘中国梦’”,在该访谈节目中,柳传志回忆了自己和联想公司的成功之路,他说:“大的环境改造不了,你就努力去改造小环境,小环境还改造不了,你就好好去适应环境,等待改造的机会,我是一个改革派,之所以到今天还算成功的话,因为我不在改革中做牺牲品,改革不了赶快脱险。”


  柳传志这一不做改革牺牲品的观点是一种个体智慧,其他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偏好向他学习。但是,个体智慧诚然是智慧,并不等于整体智慧,不能成为民族、国家的智慧。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特定的意志和偏好,有他们根据自己意志和偏好进行选择的智慧,这些智慧累加起来,才能构成民族、国家整体的智慧。如果这种累加是进行了自觉的良性组合,那么,一个民族和国家就拥有了积极、进步的智慧。作为个体,柳传志的不做改革牺牲品智慧是一种高明,如果因为高明而成为所有人的榜样,那就不再成其为高明,而只会是一种滑头和堕落。


  无论是革命还是改革,社会打破原有形态的运动总需要牺牲。牺牲与成功是良性运动的两面,没有牺牲就不会有成功,没有成功,牺牲就失去意义。柳传志有着清晰的头脑,非常清楚有一个大环境、小环境的背景和前提,不是象很多成功人士那样只以为是自己个人的奋斗,这是柳传志了不起的地方。大环境、小环境因何而变,因何而改革?在中国,关键的促动力是在于牺牲,有了牺牲者的冲击和铺垫。所以,没有改革的牺牲者,就不会有柳传志的成功,而柳传志的成功本身恰恰证明了牺牲者们进行牺牲了的价值。


  柳传志对牺牲者也是敬佩的,所以谦认自己是个软弱者。柳传志举了谭嗣同的例子以表达自己对牺牲者的敬佩,不过,柳传志只看到了谭嗣同的牺牲,而没有看到谭嗣同更重要的一面。当谭嗣同主动选择牺牲时,他坚决要梁启超不能牺牲,要梁启超流亡继续奋斗,“吾与足下分任之”,然后跟梁启超“相与一抱而别”(梁启超《谭嗣同传》)。谭嗣同的牺牲与梁启超继续奋斗获取成功,是目标一致的两种不同责任“分任”。不能认识到这点,柳传志就不能达到对自己成功的责任自觉。只有具备了这一责任自觉,柳传志才不是真的软弱者。


  柳传志在举谭嗣同这一例子时,把牺牲分为了不怕死和不知死。不怕死就是谭嗣同这样明知要死而勇敢牺牲,不知死就是不知道去改革会牺牲而牺牲掉了。这一划分是正确的,但是,两者仅仅是牺牲的境界不同,牺牲的价值并无区别。朱德曾说,自己去云南报考讲武堂当兵时,准备好了战死沙场。这是不怕死。后来朱德当旅长后,他一个弟弟一定要到滇军当兵,朱德劝告不了,这个弟弟不知死,朱德只好让他在自己部队当了个普通士兵,结果战死了,使朱德非常悲伤。不知死也是死,生命的价值并不因此低廉。实际上,改革并非战争,多数的牺牲者并不知道自己会成为牺牲品,但他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为柳传志们的成功起了堵枪眼的作用,是伟大的。


  当柳传志们今天作为成功者侃侃而谈时,柳传志们以及今天所有享受到改革开放利益的人们,都应该向改革牺牲品们敬礼,无论他们是不怕死而死,还是不知死而死。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南方略论坛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张小姐
粤ICP备05055079号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