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为关于南方略方略脑库模块。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给我们发邮件!
方略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方略观点
张艳红:当今农药企业在市场环境表现中的七大痛处
发布时间:2013-11-29 11:14:29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张艳红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目前已是现代经济尤其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是人类生存之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药行业作为重要的支农行业之一,近些年发展尤为迅速。然而,高速发展背后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农药企业在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寸步难行,它们在市场环境出以下七大痛处:

 
  一、行业呈现低迷状态,原药采购不确定因素多  
  当前,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严重、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农药行业的低迷现状是有目共睹的。我国农药行业产业化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尚无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行业洗牌整顿规模化发展势在必行。实现规模化,产业集中化,这对行业和企业来说都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
  农药原药成本占农药公司主营业务生产成本的55%左右,原药采购的质量数量都是农药公司极为关注的问题。影响农药原药价格波动的因素包括产品的市场供需关系、成本的高低、市场心态和淡储等,这使得我国上游原药供应的价格频繁波动,不稳定性极大,生产厂家难以把握产品的生产储备,上游采购成为困扰。对于农药企业来说,原药采购不仅要考虑价格成本,还要考虑自身生产的吞吐量。采购力度过大,自身吞吐量跟不上或者采购力度太小,不能跟上生产发展需要,都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二、国外企业抢占市场,国内企业夹缝求生
    随着中国农业对外开放,众多知名外国农药企业相继进入国内,如德国拜耳、美国杜邦、美国孟山都、陶氏益农、瑞士先正达、德国巴斯夫等。目前,世界销售额前20名的大型农药企业大都已在我国建立了有限公司或办事处,并将中国看作其国家化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凭借强大的技术资金支持、品牌效应,它们在中国市场上一呼百应,攻城略地,先后以优势产品开始主导中国市场。
    而与此相对的国内企业则几乎无还手之力。农药技术落后是我们的致命弱点,现在外资农药企业基本上都是走与国内企业合作的路线,除制剂外,很多原药也在中国生产,然后再利用中国市场赚取更多资本。留给中国的,表面上有领先的技术,有先进的经营理念,但实际上仅有高昂的环保代价。同时,国内农药企业品牌的经营与管理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市场竞争中,我国农药企业仍靠一味降价而不注重品牌成长与保护,更谈不上对品牌的开发利用。多数国产品牌局限于地域性的市场竞争,完全不能与国际著名品牌相抗衡。

 
  三、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风险大
  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都聚焦在资金问题上。资金短缺已成为困扰民营农药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融资困难,对中小民营农药企业来说是难于上青天。即使融资成功,也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企业缺乏改造能力,产品都在一个层面做,短平快项目泛滥,无法长远发展。
  中小民营农药企业资金来源一般有两个渠道,一是银行贷款,二是民间融资。而中小型民营农药企业抗风险能力差,银行很少支持这些企业,同时,民间融资的费用高,风险也是极大的。以风投为例,获得风投投资,则是等于为企业带上一副“金手铐”。风险投资筹资成本极高的它可以在短期内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为企业快速发展助推。然而,一旦企业发展收益达不到风投机构的预期,风投就会撤资,这对企业的打击将是致命性的。

 
  四、环保意识淡薄,生态环境需重视
  “不环保,不能活!”当前我国农药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长久以来,我国农药行业始终给人以低堡垒、高污染的印象,多数企业没有环保意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农药的过度使用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破环性影响。近几年,农药行业的环保治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不断加大投入,严格规范管理。政府一系列举措使得企
业必须下大气进行环保治理,必须深刻地意识到——不环保,不能活!
    农药企业要想实现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将环境保护作为经营指导理念,坚持消除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环,实施绿色革命。推动行业整合,推动行业走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的做大做强之路。按照《农药产业政策》要求,到2015年,农药企业数量减少30%,国内排前20名的农药企业集团的销售额达到全国总销售额的50%以上。只有企业规模大了,经济实力强了,环保的自觉性和投入环保能力才能提高。

 
  五、政府执法力度加大,监管审核日益严苛
    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我国在农药行业的执法力度正不断加强。我国农药执法体系广而全,从农业部、农业局的执法大队到工商局、药检所、税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再到土肥站点、各种农业协会,甚至到各地的农业技术员、园艺师,层层监督保障了农业生产资料的安全。但另一方面,过于冗长的执法线增加了企业渠道拓宽、新品推广的成本。
    为了打开某地市场,推广一种新产品。企业需要“做足准备”,从上至下的执法标准必须严格遵守,农药产品三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农药标准和农药登记证,更是缺一不可。从近期的海南省农药改革中我们看到,当前全国农药一证多品现象普遍,农药备案是让产品按照国家要求规定进入市场,然而,2万余个品规的产品仅有2000余个能获得上架销售资格,此种现象必须引起农药企业的关注。做好产品、好服务、好销售,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农药企业才能在日益严格的农资监管审查脱颖而出。

 
  六、物流配送不及时,产品服务不到位
  目前,整个农药行业在物流配送方面都是不规范的,松散的物流配送网络和体系使得企业错失市场先机。零单物流配送成本高,所需时间长,整车配送相对来说成本会有所节约。但在发生货物丢失损坏的情形下,理赔就更成了一个难事。
  化肥的合理运输半径为500公里,超过合理运输半径,因运输成本的上升,产品就会失去竞争优势。这时,在空间上的选择应该是销地产,即就地办厂。建立分厂的战略布局实质上一种低成本的扩张形式,通过在各省各地建立分厂,成立自己的仓储基地,利用其遍布各省的区域物流中心,实现车间仓库前移,实现产品的分散,可以有效解决物流服务难题。

 
  七、同行恶性竞争,行业秩序混乱
  我国现有2000多家农药厂,却是大厂很少,小厂遍地开花。一些厂家采用降低含量,一品多名、扩展登记、伪造日期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争瓜分市场利益,更有部分厂家为争取市场,大量生产同质产品和非利润产品,打压对手。由此造成农药市场混乱,假冒伪劣农药产品时有出现,违禁、无证农药产品屡打不绝。
  同时涉及到的专利技术侵权问题也值得我们重视。农药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尤为重要,它关系到一个企业生存的根基,只有拥有自主产权的优势差异化产品才能更好的占据市场。若自主产权被盗用,不仅会影响到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企业的名誉、产品的品牌也将面临挑战。
    七大痛处,处处致命。农药企业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一着不慎,必将满盘皆输。剖析出我们面临的痛点、难点,认清当前农药企业面临的困境,逐一突破,才能开拓企业新局面,实现企业的新发展。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方略观点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