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渠道工程
渠道建设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渠道建设
直插终端与渠道为王, 殊途为何同归?
发布时间:2014-7-28 14:15:24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胥忠进 摘自:
  

  Y公司最近几个月的销售会议,总会讨论同一个话题:市场疲软。


  客户的态度很可怕:爱做不做、无所谓。这正应了销售总监在培训中常说的话:谈判中最厉害一招,无欲则刚。业务员们说,现在客户用这一招对付我们,毫无办法。


  这几乎是所有市场带来的反馈,月度销售回款也每况愈下。


  其实,公司总经理徐总最明白其中问题。


  他一手推行的“厂家门店战略合作模式”已经为时三年,这种绕开渠道、直插终端的模式,帮助公司达到巅峰之后,问题集中显现,势头急转直下。


  直插终端,换来跑马圈地


  三年前,Y公司开始直接砍掉经销商,采取直供门店的战略合作模式,价格抄底,低价冲击,迅速抢占市场。


  当时这样做的思路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作为后起品牌,要想胜出,一定要在战略上战胜对手。在县级市场上,对手们已经对经销商优化了两三茬,我们再去发展经销商,只能捡别人扔掉的芝麻,你靠什么超越?


  别人做加法,我们就要做乘法。必须以速度冲击规模,做出产能做出体量,挤掉对手。


  “工厂门店战略合作”,是怎么操作的呢?


  Y公司直接砍掉以前经销商渠道环节,节省出20%的利润空间;而且还砍掉母婴店的大半利润,从原来的40%砍到15%,再抽出了25%的空间。


  两个环节总共挤出来了45%的空间,给谁呢?


  直接让利消费者!


  砍掉经销商,砍掉母婴店的大半利润,这生意还做不做了?做,不光要做,还要打破行规地收取门店的保证金来做!


  终端客户们一开始也都瞪大了眼睛:你们是不是疯了!


  终端门店真的能接受吗?


  这种方式真的能达到预想的高速发展吗?


  结果证明,市场是接受的。


  下面是业务人员让店老板乖乖就范的理由:


  客户:你知道我做一款产品要多少利润吗?40%,没有这个点数,咱们不要谈了。


  业务员的应对如下:


  1.以前这地方只有你一家店,不到两年时间,现在开了八家店。僧多粥少,每个人都吃不饱,都拼命打价格战,利润越做越薄,你靠什么打败其他门店?


  2.母婴店食品量最大的是奶粉,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极强。而用品量最大的是尿布,消费者的品牌观念强吗?一片试用装就能搞定一个客户,消费者的需求无非两点:质量不错,价格便宜。我们这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毫无品牌忠诚度,价格决定购买,而品牌杂乱无章。至少我们的产品质量,你是永远不用怀疑的!


  3.我们公司和你的门店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没有更好的赚钱思路,没有更好的竞争策略,想做大做强几乎没有可能。因此我们采取了“工厂战略门店合作模式”的营销策略,一个月时间在河南开发合作直供门店300家,有的门店我们单一品牌单月销量超过了40万元,是你现在的几十倍。


  怎么做到的?


  道理很简单,我们质量过得去,价格便宜。外面卖25元一包的产品,我们卖12.5元。一件货12包,我们就可以让消费者节约150元。


  4.您有多少利润呢?您赚15%。但是,高品质超低价位产品,能为合作门店快速积累人气,这些新增的会员,才是你真正的宝贵资源。想一想你现在才有多少会员?


  而且,你是这个镇上的独家代理,只要别人还是从经销商手上拿货,都会被你卖死。同时,你拿了货以后,我们会派推广人员协助推广,二送一,一送一。而别人只能十送一。这个时候,别人店里面的消费者就会到你店里买东西,他们带来的连带销售这笔账你不难算吧?


  你再设想一下,如果你对面的这家门店做了我们的产品,在门口天天做活动,二送一,价格比你低40%,你的同类产品还能卖得动吗?你店里的会员会不会到对面看看,领一片试用装或者买几包,顺便再买点奶粉或其他的?


  就这样,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不到两年时间,Y公司拓展了1000多家门店。


  彼时,当别的企业还在到处发展经销商的时候,Y企业销售人员在那里偷笑,因为他们在终端彻底拦截了。


  Y企业的零售价,基本上就是其他企业的经销商的进货价。低价冲击,所到之处,把市场冲懵了。很多企业的渠道客户的销量都在下滑。


  两年时间里,Y企业实现了数倍增长,市场地位之强势,快速达到巅峰。


  但现在呢?


  你搞终端拦截?对手玩反拦截


  回到了现实中。两年多过去了,消费者在变化,市场也发生了变化。


  Y公司发展的门店老板发现,自己尽管受益于Y产品,但并没能像Y公司说的那样“打败对面的门店”。


  而且,Y公司也快速成了众矢之的。竞品们集中对店老板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洗脑。


  比如:你卖Y产品只有15%的利润?你是Y公司的搬运工啊,你房租不要钱啊,员工不要钱啊,我们给你45%的利润,你一天卖1000元,可以赚450元,你卖Y产品,要卖3000元才能赚这么多啊。


  再如:Y产品可以用来吸引眼球,但你开店就是要做高端消费者,有钱人的钱才好赚。所以,买便宜的,可以选Y;买好的,可以选我的。


……


  门店老板们的防线很快被攻破。


  翻脸不认人的小门店屡见不鲜:客人进店,猛推高毛利产品,Y产品非点名不销售,只用于带货。


  当一个产品只能依靠老客户的点名购买的时候,地位一定是越来越危险了。


  现在,伴随着问题日益暴露,难题越聚越多,模式的短板也变得更清晰了:因为Y价格抄底,没有任何利润空间去做导购员提成,没有空间持续去做买赠拉动,更没有空间去做有奖陈列……


  你玩不起,对手们玩得起。

  你当初直插终端,认为成功地把所有的对手拦截于终端之外,而现在你发现,对手还可以反拦截,把你拦截于货架和导购之外。

  都是跳水,别人十米台跳下来,翻滚姿势就是漂亮。而我们一米台跳下去,扭身的空间都没有,你说怎么跳?


  回到Y公司最近几个月的销售月会上。

  每次的销售月会都会开展“思想占领销售”的培训,培训内容很明了:为何有的市场疲软,而有的市场还是在增长的?核心是因为你的客户被对手占领了思想高地!

  培训课程也是生动有趣的,面对客户的话术标准化,面对客户的动作套路化,面对客户威逼利诱的手段多样化。

但前线的业务人员一次次冲下市场,一次次败兴而归,市场疲软依旧不改。

  部分经验老到的销售人员、销售主管人员,普遍心存怀疑——真的是因为我们没有占领客户的思想吗?其他市场的业绩增长,真的是因为我们对客户的大脑的占领水平超越了竞品吗?

 

  小步快跑式改良

 

  三个月过后,一场更高层的销售战略会议召开了。几位高管秉烛夜谈,希望在反思中找到突破口。

  总经理本人很清楚当前的市场局势,因为这正是三年前所定的战略结果。

  前期市场定位找准了蓝海战略,公司大张旗鼓快速扩张,但速度制胜带来的结果是一味求快,根基不深,配套的维护和管理并没有跟上市场节奏,欲速则不达。
  

  比如,市场管控窜货没有发狠严抓,团队人员激增后管控力度减弱,市场推广和市场维护的工作没能跟上,导致老客户死亡率太高。

  再如,砍掉经销商,价格优势确实出来了,但我们失去了经销商对终端网点的服务、铺市及囤货,造成了当今市场现状。

  一旦我们开拓网点的速度放缓,市场一下也就失去了后劲。品牌成长需要时间,品牌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度需要时间,市场培育也需要时间。

  Y企业在做出上述反思和总结之后,提出了战略纠偏的新举措:夯实基础。

  1.推行点线面战略推广模式。

  新购推广车20台,增加市场推广人员100人,组成推广小分队若干,直接进行终端绞杀。

  很多门店一场活动能够卖到六七万元,推广小分队不光是卖货,还要主动出击,在小区或镇上搜集准客户的电话号码,预约消费者来参加抽奖、游戏等活动,在卖货的同时把品牌植入人心。

  很多门店老板,在一次推广活动以后,高兴地向业务员反映:新会员又增加了几十人,真是不得了!

  这样的活动效果也正应了当初几位高管的设想,高费用的推广投入,不是一场活动卖多少货,而是培育市场、宣传品牌、新增消费者。

  推广活动增强了店老板的忠诚度。道理很明显,你能帮我致富,我愿意跟随。同时,此前一些市场上三心二意的客户,Y企业也展开救治:你不认真卖我产品,我就选择其他门店合作,而且三台推广车在这里做一个星期的推广,把市场做起来再撤!你要不要尝尝苦果?

  2.增加新品,新品对网点的补充,也有效制约了客户对企业的反控。

  3.在新市场或者推广力度衰减的部分区域,导入经销商模式,弥补网点不足,解决消费者购买不便的困扰。

  针对新增的经销商群体,销售人员协助下乡做网点、做推广,短短3个月,新增的经销商群体为企业销量的增长贡献了不少。

  导入经销商模式,与原有直插终端的模式相融合。这既是Y公司对当前模式的改良和纠偏,也是Y公司今后重点探索的方向之一。

  Y公司之所以重新导入经销商模式,也和其对手B公司有关。

 

  渠道为王的坚持者,也面临小刀割肉的痛

 

  Y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B公司,它一直坚持“渠道为王”的模式。

  B企业在各渠道环节利润分配合理,扶持经销商及零售商与厂家共同发展,有严格的价格维护体系及客户管控体系,谁敢破坏体系,就拿谁开刀,不管你做多大。

  同时,他们的渠道全部下沉到县城,网点遍布乡镇,每个实力经销商都配有1到3名厂家驻地业代。一个100万人口的县城,他们的网点数要求不低于100家。因此,他们的产品随处可见、随手可得。

  他们很细心地培育着市场,像一个出色的花匠,小心呵护着花木的成长。陈列、海报、出样、促销执行等等,一心一意地做好市场基础工作。他们的市场维护人员更多,终端掌控能力也很强。

  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经过两三年时间的市场培养,经销商数量和零售网点数量不断随着版图的扩容而扩大,销售规模也在如此滚动。

  有一组Y公司和B公司的数据可以对比看看:Y企业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客户,在全国不超过20家,200万元以上的客户不超过10家。B企业的200万元以上的客户就有100多家。

  行业内的新生对手很多,但他们没有经销商,似乎就没有根基,大浪淘沙,行业洗牌时,他们如浮萍,一洗就走。B公司却定力十足。

  B企业的优势还体现在团队执行力上面。

  新上市的新品,仿佛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样,一夜的时间,新品海报就可以贴满全国的零售网点门前。这是他们的速度。

  但随着时间推移,产品同质化越来越厉害,价格之战越来越激烈的时候,他们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一样的产品,竞品比自己低30%,消费者依然倾向于选择实惠产品;

  一些杂牌高额利润让他们的经销商和零售网点也在慢慢变心,他们的产品和Y产品一样,也面临着成为“带货产品”的待遇;

  和Y产品类似,B产品更难降价,能够挤出来的利润空间同样有限,缺少利润空间同样缺少操作手法的腾挪空间。

  他们同样是在苦苦坚持,寻找突破口。

  他们的买赠力度和推广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同时还在积极地开发新品,通过新品来阻击对手,但整体效果并不明显。

  B公司坚持渠道为王,不也是面临着小刀割肉刀刀痛的结局?所以,Y公司决定,不会放弃自己的直插终端的模式,也不会像B公司那样全部走经销商模式,而是尝试着让二者融合。


  快跑,需要增长结构保驾!
  

  点评人:段文智

  如何增长?如何高速增长?这是每个营销管理者面对的首要问题。

  渠道、促销和产品是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渠道和促销是最容易在短期内被政策影响的。但日益明显的现实是,单纯靠渠道和促销的增长格局,也就是靠资源投放的扩张性增长,不可能成为无限期拉动企业增长的动力。

  渠道操作,不论是直插终端(Y公司),还是渠道为王(B公司),增长均受到两方面夹击:一是渠道利润分配越来越困难,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或者抄底,或者被透明,渠道环节吞噬了大把的真金白银,而一旦资源少了,养活渠道和企业大批人马就会成为问题;二是挣钱越来越困难,因为利润越来越薄且竞争激烈。这必然意味着,在经济低迷时,企业的增长模式必须升级。

  增长模式怎样升级?

  很多企业开出的药方是,增加网点开拓和推广力度,以及渠道基础建设。但这是建立在渠道还有较大空间的预期之上的。事实上,随着渠道红利的减少,许多品牌正面临着渠道开发接近瓶颈的问题。

  于是,许多行业的生存关键就是不断地去寻找新客户,并保持住新客户的使用率,以及老客户的口碑介绍。如果不注重客户体验,只在价格上动手,恐怕会逼走很大一部分顾客。

  在婴童行业,消费者更注重的是性价比、品牌、体验和口碑效应,而不是单纯的价格折扣,以及依赖渠道去吆喝。

  而过分依赖“开拓渠道去保障增长”的方式,只会扭曲了增长结构。这种扭曲的一个集中体现就是,增长极度地依赖资源比拼,否则就难以为继。

  这正是Y、B公司的困境。价格抄底,经销商、零售终端不买账,为扭转颓势,上推广车和推广队伍,这不仅会导致推广和服务队伍快速膨胀,而且推广效果也会逐步下滑,在门店前很快就会失去吸引力。

  最可怕的是,为了增长,还得不断加强这种扭曲了的增长模式。可以想象,资源拼不起的那一天,就是被干掉的那一天。

  因此,升级的增长结构应当包括:产品结构调整,渠道成员合作关系的调整,加强顾客品牌黏性的高效结合。总之,是可以带来持续增长的方向。


  一、产品结构调整要有层次感

  1.产品群内部功能定位,有高毛利产品,也有价格抄底产品,并选择几种高毛利产品作为战略重点,培养成高端产品,以提成、返点等方式激励渠道成员和企业一线人员,养活渠道和营销人员,用低毛利产品去狙击对手,去冲击市场,而不是全线底价操作。

  2.产品内部推广要有层次,什么产品可以特价,什么产品可以绑赠却不可以动价格,哪些产品可以联合推广,等等。

  3.比如还可以开拓子品牌,进行价位、促销、渠道的有效区隔。

  二、渠道调整,可以变“经销商制”为“联合经销”

  在品牌多、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在互联网时代,即便品牌集中度极高的行业,依然有打着新模式的新创品牌突如其来),没有掌控筹码,模式再好,资源再多,到头来也不是你的。或许无力于改变全渠道的合作模式,但在核心区域的核心门店推行互持股权,也不是不可能的。

 

  三、加强顾客黏性

  拿婴童行业来说,可选择部分基础好的门店,通过陈列、产品知识、育婴讲座等加强顾客体验,同时可以通过邀请老师,举办会议营销,而不是价格直接抄底。终端面对企业拥有话语权,但终端的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掌握在顾客手中。

 

  在县级市场上,对手们已经对经销商优化了两三茬,我们再去发展经销商,只能捡别人扔掉的芝麻,你靠什么超越?

  别人做加法,我们就要做乘法。必须以速度冲击规模,做出产能做出体量,挤掉对手。

 

  你当初直插终端,认为成功地把所有的对手拦截于终端之外,而现在你发现,对手还可以反拦截,把你拦截于货架和导购之外。

 

  但前线的业务人员一次次冲下市场,一次次败兴而归,市场疲软依旧不改。

 
  本文刊载于《销售与市场》杂志渠道版2014年07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南方略论坛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张小姐
粤ICP备05055079号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