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茂:学华为转型,看小米破局!你的企业也能套用的“四阶段增长战略”

分享到:


时间:  2025-09-25 浏览人数:  0

摘要:
  每个企业都希望业务持续增长,企业持续发展,基业长青,如阿里的理想是活到102岁。企业的增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企业的增长路径需适配其 “行业属性、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正如我在《南方略DSTE方法论8:六维“质检体系”——让客户对战略落地更有底气》一文中提出的,南方略评估“战略定位是否精准锚定企业根基”逻辑是核心校验 企业的“三个匹配”:与企业核心资源(产业链优势、技术储备)的匹配度、与产业演进节奏(技术迭代、市场需求变化)的契合度、与企业发展阶段(初创期 / 成熟期)的适配度。
  
  今天我们想结合管理大师们的思想与南方略的的实践经验,聊聊如何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提供定制化增长方案。
  
  一、初创型企业:“单点突破型” 增长模型
  
  初创型企业处于“0到1”阶段,通常资源有限、品牌弱势、需求未验证,核心痛点是 “如何用最小成本验证价值并实现破局”。适配《增长战略》的 “爆品突破”、《有机增长》的 “细分聚焦” 思想,实施路径如下:
  
  聚焦 “窄众需求”:选择细分赛道打造差异化爆品,如理想汽车初期聚焦 “家庭用户的新能源 SUV”;
  
  验证客户价值:通过 “快速原型 + 小范围测试”     验证需求,降低试错成本(《可设计的增长》);
  
  撬动杠杆资源:借助 “趋势红利(如数字化)、行业伙伴” 实现轻资产扩张,如早期拼多多依托 “社交趋势 + 供应链伙伴”     成长。
  
  案例:小米在初创阶段,聚焦智能手机市场,通过极致的性价比和互联网营销模式,迅速积累了用户基础。随后,基于核心能力和用户基础,逐步扩展到 IoT 和新零售领域,实现了快速增长。
  
  二、成长型企业:“核心延伸型” 增长模型
  
  成长型企业已初步验证商业模式,市场份额和营收快速增长,但面临核心业务增长见顶、需寻找新增长极、组织能力待升级的痛点。适配《回归核心》的 “相邻扩张”、《增长五线》的 “增长线设计” 思想,实施路径如下:
  
  深挖核心价值:从 “产品销售” 延伸至 “解决方案”,如大疆从 “无人机硬件” 到 “行业应用方案”;
  
  布局相邻业务:基于核心能力拓展相关领域,如农夫山泉从 “包装水” 到 “饮料矩阵”;
  
  升级组织能力:建立 “敏捷团队 + 人才赛马机制”,支撑业务扩张(《超越增长》《华为增长法》)。
  
  案例:六丰集团在成长期,通过数智化转型,实现了成本核算效率提升 75%,采购订单准确率提升到 95% 以上。这得益于其将增长战略与数智化工具相结合,加强了内部管理和运营效率,同时依托核心制造能力向相关领域延伸。
  
  三、成熟型企业:“生态重构型” 增长模型
  
  成熟型企业通常面临增长停滞、竞争激烈、转型阻力大的痛点,需打破路径依赖。适配《超越增长》的 “生态打造”、《增长五线》的 “天际线突破”、《重塑增长》的 “精实转型” 思想,实施路径如下:
  
  归核化瘦身: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差异化能力,如万科 “减法战略” 聚焦地产;
  
  生态化扩张:联合跨行业伙伴打造价值网络,如阿里 “电商 + 物流 + 金融” 生态;
  
  永续化转型:将 “一次性变革” 转为 “常态化创新”,如微软通过 “云业务迭代      + 组织文化重塑” 实现持续增长;
  
  利他化赋能:通过服务上下游创造生态价值,如华为 “成就客户” 的供应链合作模式(《超越利润》《华为增长法》)。
  
  案例:可口可乐在全球软饮市场占有率近 36% 时,面临增长乏力的挑战。董事长郭思达重新定义市场边界,将可口可乐的目标从 “可乐市场” 扩展到 “消费者胃里的所有饮品”,从而发现了巨大的增长空间,通过业务组合优化与生态合作实现了新增长。
  
  四、转型期企业:“稳健突破型” 增长模型
  
  转型期企业通常面临市场环境变化、技术变革等挑战,需在保持现有业务稳定的同时,探索新的增长路径。其增长战略应强调:
  
  稳健转型:在保持现有业务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探索新业务。华为在保持通信设备业务优势的同时,成功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实现了业务多元化。
  
  能力重构:根据新的战略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升或重构核心能力。华为从 2B 到 2C 的转型中,重点提升了用户洞察、营销和渠道建设能力。
  
  敏捷组织: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字节跳动的 “无层级协作” 模式,为其快速创新和业务拓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案例:华为从 2B 成功跳跃至 2C 市场,实现了业务的多元化增长。这一转型的关键在于突破了 “心态障碍”,针对性地补齐了能力短板,并成功实现了团队思维方式的转变,同时保持了核心通信业务的稳定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