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11 蒙牛牛根生认为“单点优势、系统优势、集成优势,三个阶梯让企业从渺小走向伟大”

分享到:


时间:  2007-10-11 浏览人数:  590

摘要:07-10-11 蒙牛牛根生认为“单点优势、系统优势、集成优势,三个阶梯让企业从渺小走向伟大”
  系统生存的活性
  单点优势、系统优势、集成优势,三个阶梯让企业从渺小走到伟大。
  我们说过:同样的机器,同样的资金,同样的原料,在不同的企业发挥的效力是不同的,因为各个企业的文化不同。企业文化就像人的基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台机器、一笔资金、一车原料、一个人,从进厂那天起,就被植入了这个企业的基因,它们按照什么逻辑运转,要看这个企业的文化。
  其实古人有过更精辟的比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这里强调的就是系统对个体的辐射作用。
  在任何作用都是相互的。我认为一个企业的优势,可以分为三类:单点优势、系统优势、集成优势。
  单点优势:原始的分裂点
  企业如人,任何一个伟大的企业都从一岁活起,一岁的时候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它的优势往往只有一个两个,比如有个好的领头人,有个好的产品,有个好的市场操盘手……我们可以称它为“单点优势”。这个“单点优势”如同受精卵一般开始“分裂”,最终不仅张企业活下来了,,而且发挥“蝴蝶效应”,让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拥有越来越多的优势。做企业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单点优势有时候是与生俱来的,即企业一创立就有;更多的时候,单点优势是创造出来的。比如,手头有一比资金,有的人平均用力,全面推进,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啥事都没干成;有的人集中资源打通一体,结果豁然开朗,长驱直入……这种现象,军事学上有个专业的术语,叫做“集中优势兵力大歼灭战”。
  对于创业者来说,有时候“屡败屡战,百战不挠”也可以成为单点优势。众所周知,孙中山推翻清朝时,起初起义依次失败一次,看上去是无止境的血腥,无止境的逃亡,但他毫不灰心,在惊人的“试错——创新——再试错——再创新”的反复演进中取得了胜利。要是一般的人,失败上七八次,逃亡上十几年,早把信念扔到爪哇国去了。企业界成大业者,也多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他们像爱迪生发明白织灯那样,试了一个项目,又试了一个项目,终有一天,“电灯”亮起来了……
  没有理由轻视单点优势。单点优势就是系统优势的“原始分裂点”,任何没有单点优势的企业,不可能过度到系统优势。有时候,单点优势就是关键优势,抽调这些“关键点”,系统就成了一个空壳。
  系统优势:群体的磁化场
  有两个相距不远的学校,在甲学校里,教师们总是议论说,班主任是个苦差使,挣钱少责任大,所以没有人愿当;在乙学校里,大家从来不对工作角色进行消极议论,反而把当班主任视为一种成长的机会。这便是两个学校的“磁化场”不同的缘故。西汉东方朔说过,人和人差异并不明显,“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历史名将韩信在项羽手下“为鼠”,在刘邦帐下“为虎”,便是这一理论的佐证。那么,在一个企业中,变“虎”的成分大一些,还是变“鼠”的成分大一些呢?这就取决于企业“磁场化”的性质——有无系统优势。
  人的多半行为不是由人自身决定的,而是由人所在的系统决定的。抛进海洋,就不能不游泳;落入丛林,就不能不搏斗。
企业的流程再造,实际上就是试图把一天天、一年年、一代代积累的“天才模式”沉淀下来,然后就是聘用一个凡夫,也能够按天才的方式行事,达成天才的成果。
  但我以为,企业中针对人的最科学有效的设计模式莫过于让员工“为自己干”。为别人干不容易干好,应为那样做,我们不得不控制“双因素”,既要担心他的态度问题,又要担心他的能力问题;为自己干就容易干好,因为“双因素”变成了“单因素”,态度问题自动解决,我们只需关注能力问题就可以了。
  当然,系统优势是多方面的,有针对人的,也有针对物的,还有针对规则和程序的……但企业的决定应素在人,所以,系统中“人的优势”是“万忧之首”,解决了“人为虎不为鼠”的问题,其他优势自然不在话下。
  人每天都得吃东西,如果不吃东西,连内部的创新也无法完成,反而只能“创败”——消瘦和衰弱。企业也得每天“吃”东西,也得每天“集成”,集成自己的,集成外界的,总之,我的心要明、眼要亮、手要巧、脚要快,这没得说。但出现了汽车,我得搭汽车;出现了火车,我得搭火车;出现了飞机,我得搭飞机;出现了火箭,我得搭火箭……当对内集成与对外集成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时候,天变、地变、人变,我也变,而且越变越强,这样,企业的集成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自主创新与博采众长双管齐下,这简直就是企业从渺小走向伟大的“不二法门”。